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 年前御前会议,皇帝敲打太子(第一更)(2)

中除门下省和御史台,监察官员最有力的部门。

这里面少不了人情往来。

不,整个吏部,就是全天下人情往来最重的地方,不能出丝毫差错

“不过太子既然认可,莒国公又是多年老臣,那么便先定下,以他为吏部尚书。”李世民笑着看了惊讶的李承乾一眼,然后转身看向杨师道说道:“杨卿,此事需得等正旦大朝时,下诏定论,此前,你继续管着吏部。”

“是!”杨师道立刻拱手。

“好了,吏部尚书人选定了,但户部尚书又空缺出来。”李世民看着杨师道,问道:“吏部有几个候选。”

“户部侍郎崔仁师,刑部尚书刘德威,太常寺卿赵元楷,还有广州都督阎立德。”杨师道认真拱手。

“赵卿就算了,他才任太常寺卿不久,朕现在还不想考虑太常寺卿的人选。”李世民直接摆手,然后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崔仁师,刘德威,阎立德,你觉得谁合适为户部尚书?”

听到皇帝所问,殿中七位宰相全部都看向了李承乾。

如今太子听政,皇帝几乎所有的政事都会询问太子。

以前别说是这种尚书一级的任命了,就是侍郎一级的任命皇帝也不会询问太子。

房玄龄目光平静的收回,眼下看起来是在询问,但实际上却是在考验。

崔仁师出身博陵崔氏,博陵崔氏女刚刚入了东宫,太子如何表态。

刑部尚书刘德威,这两年是唯一长留长安的六部尚书,诸事最是配合太子,天下治安这两年能够稳定,和刘德威这个刑部尚书关系很大。

至于说阎立德,他是魏王李泰的岳丈。

太子如何对待阎立德,那么将会决定朝中相当一批的人心走向。

面对皇帝的这个考验,房玄龄有些好奇李承乾会怎么选。

“户部尚书?”李承乾略微沉吟,突然间他像是想通了什么,抬头道:“父皇,户部尚书掌天下经济,以土地户口、税收、度支统筹等事为要,本来太常寺卿最合适,不过如今太常寺卿不可,那么儿臣以为,应以广州都督阎立德为户部尚书。”

“哦,为何?”李世民有些好奇的问道。

“高句丽。”李承乾拱手,说道:“两三年后,父皇还要东征高句丽,到时,必然还是以户部尚书为后军总管,统掌粮草军械运输。而粮草军械运往高句丽,只有两条路,河北和登州。”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