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 臣,侍御史晋王掾李义府,弹劾宰相(第三更)(3)

“众卿!”皇帝抬头看向群臣,神色感慨道:“朕这两年东征高句丽,关中百姓支持不少,加上今日冬雪甚厚,传旨下去,免去关中百姓明年一年田赋!”

殿中群臣全都忍不住惊讶的抬头,随后齐齐拱手道:“陛下仁厚万方,德被天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关中一年的田赋啊,皇帝说免就免了。

大唐这两年东征高句丽,朝中消耗甚大,虽然在辽东和高句丽也有不少缴获,但是说实话,还需要时间来消化。

也就是说,大唐的府库远没有那么充裕,如今还要免去关中一年的田赋,皇帝的决心是真的很难得。

李承乾躬身之间,神色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

其实这件事情,他和朝中诸位宰相已经都商议过了。

其实他们最一开始建议的,是减去关中地区百姓一年中三成的田赋,但是皇帝却是直接拍板,减去关中百姓一年的田赋。

因为到了大军从漠北返回,朝中立刻就要封赏百官和诸将士,到时候,会有大量的铜钱和金银赐下。

人们手上的钱多了,自然会花出去。

到时候,关中的粮价,还有其他很多东西,都会涨价。

关中本来就缺粮,还要从其他地方调,损耗又大,这对关中百姓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

相反的,皇帝免了百姓明年一年的田赋,百姓手中有余粮,明年的粮价就涨不起来。

到时候,朝廷也不需要从关中调粮,这些消耗就能够从其他地方弥补回来。

朝中并不亏,同时又施恩于关中百姓。

当然,这少不了引得其他地方的世家和百姓嫉妒。

但是,大唐以关中制天下,关中才是大唐的基础。

大唐对关中百姓好,是必然的。

皇帝满意的看向群臣,然后抬手道:“众卿平身,今日若无他事,便到此为止”

“陛下!”皇帝的话音未落,侍御史李义府就站了出来。

“李卿有奏?”皇帝有些诧异的看着李义府。

李义府面色凝重的拱手道:“陛下,臣,侍御史晋王掾李义府,弹劾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刘洎,中书侍郎参知政事褚遂良,尚书右丞宇文节,散乱谣言,动摇人心,臣请斩之,以警天下!”

群臣愣了,怎么突然就要杀人了。

而且,宇文节倒也罢了,刘洎和褚遂良可都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