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0章 兵书红薯(2)

杜乔声音不由得扬高,“孙膑兵法!”

魏晋时早已散佚,想到三人来历,或许先祖迁移之时携带,直到今日重归故土。

看着段晓棠,问道:“你写的?”

段晓棠否认,“和我没关系,明月记下来的,我从不看兵书。”文言文要命。

祝明月看兵书的理由很简单,常言道商场如战场,某一阵狂看兵书,只是为和人斗心眼子。

选择孙膑兵法理由很简单,它在历史上失传,直到现代考古活动中重见天日。

杜乔掩下心中震惊,看着包袱未曾塌下去,似乎还有东西。

段晓棠取出油纸包,里面是两个沾着泥土的大红果子。

“这是什么?”杜乔不认识,只觉得带着泥土难登大雅之堂。

段晓棠言简意赅地介绍,“红薯,味甘,丰产作物,亩产三千斤。”

杜乔瞪大双眼,“多少?”

段晓棠:“三千斤,还是往少了说的。”

杜乔出身寒门,意味着他接触农事的机会非常多。一亩麦丰产不过四石,红薯是多少,至少三千斤。

怎么可能!

看到油纸底下还垫着一张白纸隐现墨迹,拆开看种植时间、流程均用白话记于其上,仿佛真能种出来。

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作物,美味,丰产,不占良田,如同圣君子一般,无任何缺陷。

杜乔的声音在颤抖,“真的?”

段晓棠:“如假包换。”

“你种过?”杜乔想起如无意外,段晓棠年纪轻轻会归隐田园。

段晓棠挠挠头,“看别人种过,本来打算种的,现在不是阴差阳错来大吴了吗。以前只在花盆里种过花,连地都没下过。知道种植办法,其他都是纸上谈兵。”

她们言行经常给人不靠谱的感觉,但从不说谎。

杜乔生出一股激情,不去长安,带着红薯回济州,他种地的经验比段晓棠丰富多了。真种出来,能活多少人。

林婉婉的话打断他的幻想,“我们想着白家地多,种田好手也多。种出来的可能性比较大,日后慢慢流传出去,能解决许多人的粮食问题。”

杜乔脑子瞬间清醒,白家的优势是能好生培育推广,甚至极端情况下,能护得住良种。

这才理解祝明月所说的市侩,凡事皆当做一门生意,她们尽量做得公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