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0章 城里的馆子(2)

就是那些供销社、粮站、食品站之类的国营单位,借着“职工食堂”的名义,所开办的饭店。

只不过。

两者区别不大:都是服务员比顾客还牛的场所。

两人选了一家看起来比较干净一些的门市,便走了进去。

入口处,有一个高高的柜子,柜台后面坐着一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餐饮服务社的女干部。

她看见罗旋和刘富贵进来,也只是澹澹的瞟了二人一眼,并没有开口和罗旋打招呼,脸上更没有露出半点笑容。

“同志,我们来吃饭。”

刘富贵站在柜台前,掏出几张粮票,“我要7两米饭。”

然后刘富贵看看罗旋,意思是想看看罗旋要几两?

罗旋伸出一个巴掌。

“同志,我们要1斤2两米饭。”

刘富贵数出1.2斤细粮票,递给柜台里面的那位女干部。

接过粮票,那位女干部从柜台的台面上,嗖嗖嗖嗖地撕下几张饭票。

头也不抬的丢在柜台边缘上,然后嘴里问:“你们点什么菜?”

这个时期进饭店里面吃饭,是需要先交钱、然后才去打饭的。

要点什么菜?

刘富贵当然不能越俎代庖,只能偏头看着罗旋。

而此时的罗旋,则抬头看着柜台后面挂着的那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各种菜品名字和价钱。

最终罗旋点了一份笋干烧肉、一份麻婆豆腐和一份清炒空心菜。

饭店里吃饭,并不需要肉票。

其实就连粮票,还只是去年才开始发行的。

来饭店里吃饭的人,要么是当地的城镇居民,你5毛钱、他5毛钱,凑起来“打平伙”,集资下一次馆子解解馋。

要么就是职工、干部们,他们一般一个人,吃个人均1块钱,都算吃的不错了。

还有就是那些因公出差、或者是长途探亲的人。

这些人来饭店吃饭,让他们出示“肉票”,那显然不现实。

肉票都是当地肉票,而且还有期限,你让一位天津来的人,拿出他们当地的肉票来点菜?

那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饭店里点菜并不需要肉票,而是以“市场调剂”的形式,用高昂的菜品价格,来控制大家点菜。

免得被人钻了“肉类食品计划”的空子。

等到罗旋和刘富贵,两人在桌子上做坐定。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