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的封杀令,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了整个香港电影圈。
所有人都等着看陈山的笑话。
然而,陈山接下来的动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没有去求爷爷告奶奶地找院线,也没有跟邵氏打口水仗。
他直接换了赛道。
“远东置业”成立的消息,以及那个要在全港最繁华地段兴建“大型综合娱乐中心”的计划,通过报纸,传遍了香港的每一个角落。
一时间,整个商界都为之震动。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陈山要玩的,根本不是电影,而是地产。
电影,只是他这个庞大商业计划的一个噱头,一个引流的工具。
港督府。
港督看着报纸上那个宏伟的蓝图,久久不语。
他知道,陈山这是在向他“兑现承诺”了。
如此巨大的投资,必然会带动香港的建筑业、零售业、服务业,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
这对他而言,是一份无法拒绝的政绩大礼。
他没有任何理由不支持。
很快,在港府的“特别关照”之下,“远东置业”以一个让所有地产商眼红的低价,拿下了铜锣湾和旺角两块黄金地皮的优先开发权。
与此同时,华商联合银行牵头,联合十几家华资银行,为这个项目提供了第一笔高达一亿港币的巨额贷款。
陈山用一个“画大饼”的方式,撬动了整个香港的资本,为他的院线争霸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
当外界因为陈山的地产计划而风起云涌时。
位于钻石山的原南粤影业,现在已经挂上了“龙世纪影业”的新招牌,却显得异常平静。
陈山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上。
电影的名字,简单粗暴——唐山大兄。
剧本,是他亲自主导,找了几个编剧,关在酒店里,花了半个月时间磨出来的。
故事的脉络非常清晰,一个从内地农村来到香港的青年郑潮安,在码头做苦力,为了给受欺压的工友们出头,用一双铁拳,对抗黑心老板和黑恶势力的故事。
导演,还是李铁。
这位粤语片的老行尊,在见识了李龙的功夫,又看到了陈山那份详尽的分镜头脚本后,彻底抛弃了自己固有的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部“全新电影”的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