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番外篇·交接(为白银盟主“公子WV”加更)(2)

,便是我大唐子民,如何能交给你们。”

忙直卜算十分震惊,道:“云南王难道要插手蒲甘的国事吗?!”

“建统七年,吾皇诏谕缅甸来朝,尔等至今不肯派遣使节。既非我大唐藩属,如何敢颐指气使,让大唐为你处置叛军?!”

“收留这些叛军,给云南带来的麻烦,只怕不是你能担得起的。”

高长寿澹澹道:“触怒了大唐,后果也不是尔一介小国担得起的。”

“”

使者退了下去。

高安庆若有所思,问道:“父亲故意激怒使者,是想讨伐缅甸吗?”

他是高长寿嫡长子,今年二十二岁,性格像他母亲段妙音,有些柔和。

“平定江南到现在不过五年,陛下暂时还没有伐缅甸的打算。”高长寿道:“等积蓄了国力,便是征讨,也会是先征北方,不会那么快顾到南方。”

“是,那还命令边将继续收容缅甸难民垦荒吗?”

“当然。”高长寿不喜儿子的优柔寡断,面对儿子时尤其严厉,“便是暂不讨伐缅甸,你还真担心激怒了他不成?”

“孩儿知错,这便去安排。”

高长寿点点头,道:“记住,征讨缅甸与否,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农,二是医。国朝初立,地广人稀,若不能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征其贫瘠之地何用?其地炎热,易生热疾,若医者药材不足,将士岂愿驻守?”

高安庆老实应下。

“我得去看看陛下送来的那些作物。”高长寿起身,喃喃自语道。

这是建统十一年,在两湖、川蜀等地培育多年的双季稻已在云南普遍种植,从大洋返航的船只去年刚刚带来了土豆、玉米等作物种子。

云南正处于大兴农业的时期,故而,高长寿本就是故意吸引缅甸难民进入云南。

他在期待着粮食丰收能为云南带来的改变。

也许,心中那桩隐忧也能借此解决。

~~

建统十八年,九月。

这一年难得无灾无难,云南各州县稻米大丰收,另外,昭通、宣威等地的土豆;温凉、会泽等地的玉米也产量勐增。

而在云南路最南方,在一个新设立的勐班县,也开垦出了一万亩水稻田。

路府州县官员与百姓皆欢喜于能过一个大丰年,高长寿想的则更多。

他上了一封奏折,在这年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