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能算明白账,但算不明白人心(5)

只要不是把吉林拱手让给了夷人,最多也就是平调腹地,继续攒履历罢了。

一个月后,皇帝陛下的旨意抵达了吉林府,准许吉林府迁徙府治到长春县,并且还给了二十万银,用于迁徙所费,不要过分滋扰地方。

皇帝给这二十万银,说明朝廷也是希望辽东可以继续发展,继续垦荒,容纳更多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农业剩余。

至此,叶向高在吉林府的地位,再无人可以撼动了。

熊廷弼和叶向高不同,叶向高造成的困局,多数都是他自己经验不足造成的,熊廷弼面对的困局,主要是倭国糟糕到了极致的局面造成的。

石见银山从山上到山下,分为了三部分。

山上是银山所在的山吹城,主要就是挖掘银矿、吹灰法冶炼白银,整个区域大约有5里;

山腰的住宅区域,以荣泉寺为首,数十条只能容纳一辆马车通过,山道两边全都是木房,此地居住大约一万两千名倭奴,专事采银;

山脚下是石见银山代管所,也叫石见城,这个代管所,是织田信长跟毛利辉元打来打去的产物,以倭国朝廷的名义,管理石见银山,管理白银分配,同样也是兵营,是朝廷官员所在。

当初戚继光打下石见银山,就是打下这三部分的山城。

石见银山驻军只有一千,代管所再往西,就是一片只有七万两千亩田的仁万城,仁万城很小很小,围不过十里,丁口也不多,整个石见银山辖区只有五万丁口。

仁万城已经靠海,海边只有只有四个泊位,小小的码头,主要就是为了起运白银回到大明。

熊廷弼人在石见城天守阁内,他管理从出云城到长门城,沿海所有的大明实控区。

实控区内,皆为均田法,武士、名田主都被吊死后沉了海,所有土地给了投靠来的倭人。

熊廷弼之所以推行均田,是倭国人多地狭,不均田,就没有足够的农业剩余,来满足石见银山这么多矿工采银炼银。

熊廷弼也曾经设想过,用泰西红毛番的办法,人?哪里有人!分明全都是奴隶,死了就死了,直接扔到一边的万人坑里就是。

这么做的代价是,连续不断地夷人骚扰,正好可以继续趁着骚扰捕捉奴隶,不用四处找了。

熊廷弼之所以用均田而不是奴隶制,既不是道德崇高作祟,也不是同情倭人,只是精算了下,大明驻军每一个都是宝贝疙瘩,怎么带到倭国,就要怎么带回去,这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