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张嘴,哭的梨花带雨就是铁证(6)

马屁讲究的就是一个事实确凿且充分,你贱儒吵赢了又如何?你目的还是没有办法实现,皇帝还是有办法。

朱翊钧将一本奏疏递给了冯保,摇头说道:“其实是先生昨日就上了道奏疏,不肯收潞王为弟子,理由和王锡爵所言是一模一样的,也是讲夺门之变,也是讲潞王,也是讲防患于未然。”

冯保作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也的确有他不知道的奏疏,武勋们的奏疏,现在是可以绕开内阁、司礼监,直接呈送御前的,现在张居正是宜城伯,是武勋。

张居正获悉大明皇帝要将潞王送到西山,就直接上奏拒绝了,而且态度很明确,逻辑和王锡爵的上奏陈述的理由是一模一样的。

“这这这”冯保看完了奏疏,一时间有些语塞,嘴角抽动了一下,哪有这样的奏疏,‘反贼’本人上奏说不能增加反贼的底牌,那这个‘反贼’真的是反贼吗?

朱翊钧吐了口浊气说道:“这些贱儒是不会明白,先生为何要推行新政的,这些贱儒更加不会相信,先生做的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

“是呀,为了什么啊,先生只要跟着之前首辅步调一致,萧规曹随就是,只要能够平安过渡到朕长大了,先生就能在历史上得一个极高的评价了,他为了什么啊?”

“为了大明,为了国朝,为了天下黎民,倾尽自己的全力,让这个肮脏污浊的世界,变得清亮那么几分,让百姓稍微喘一口气。”

“王崇古训子说:这大明江山社稷是这些个脊梁骨撑起来的,不是他们这种小人。”

冯保一愣,疑惑的说道:“王阁老训子的话,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王谦自己上奏说的啊。”朱翊钧理所当然的说道。

“啊这王御史,果然是个孝子。”冯保无话可说,只能说王谦孝顺了,哄堂大孝的大孝子,这话显然是王崇古在很私密的场合里说出来的,这话都能奏闻到陛下这里。

朱翊钧收回了张居正的奏疏,开始批复:先生所言,朕已知晓,就依先生所言。

这句话,朱翊钧当皇帝这几年,可没少写。

“陛下,今天的民报和格物报送来了。”冯保和张宏两个大珰,各自呈送了一份杂报,大明京师除了各党的杂报之外,就属这民报和格物报卖的好。

格物报最近在搞一个天下万物无穷之理的连载,就是对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解析,翻译翻译就是大明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万历五年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