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个办法(8)

什么,好好的过个年不好吗?非要盯着王司寇的官厂下手,招致了皇帝的雷霆万钧,现在磕头认罪已经晚了。

朱翊钧拿着另外一本奏疏,面色变得古怪了起来。

这是马自强的奏疏,也是他入阁的政治许诺,只不过他的宣言则是瞄准了吏部。

吏部尚书万士和整天处理礼部诸事,礼部尚书马自强则瞄准了吏部,朝堂总是以一种奇怪的合理化维系着动态的平衡。

马自强的入阁政治许诺是矢志不渝的整饬贱儒。

而这第一件事,就是要完全杜绝贱儒进入大明仕途体系,对大明国朝内外,造成破坏和危害。

大明京堂外官,自嘉靖起,大抵分为了两种,清流和浊流,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万历年间,已经分为了循吏和清流。

能做成事的为循吏,做不成事儿的为清流,按照马自强的奏疏所言,也的确是礼部的事儿,政,正人者之不正,当下大明官场,乌烟瘴气,如何正不正之风,就成了礼部的事儿。

所谓的清流对大明制度的破坏是系统性的,他们充斥在大明的官场上,掌握着权力,却不做事,造成了权力的真空,权力不存在真空,必然有其他人窃取了权力。

当贱儒占了多数的时候,吏治的败坏就成为了必然。

马自强就差那么一点点就骂贱儒是亡国之臣了,贱儒履任地方,就开始懈怠,尸位素餐,居高位而不用心,做事不成,搞事的能力很强,整天就知道斗来斗去,朝廷稍微训诫,就是躺平摆烂一哭二闹三上吊轮着番的来,这对吏治的破坏是极为致命的。

而马自强给出的解决办法,其一为:初任当年考成为下等,罢免回籍听用;其二为:连续三年为中等,亦罚俸待岗,增加了考成法对初选官的威力。

其三为考校算学,如果考不过则不给任官。

大明对于算学是否纳入科举争论不休,同时复古派对算学极为抵触,而复古派和贱儒又高度重合,那么利用算学进行遴选,就可以在当下,成为判断其政治倾向的依据之一。

振兴算学,度数旁通,是大明皇帝一力促成,由郑王世子朱载堉由天文历书为切入点展开的,这是皇帝所提倡的,如果连算学都不肯学,学不好,忠君二字都谈不上,何来体国?

马自强的入阁许诺是整饬贱儒,而初选官准入标准,是在算学上设限,一百道题,一题一分,九十分合格,低于九十分则不可以选官。

相比较孙丕扬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