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一章 劳动使人自由(7)

题的严重性。

张居正从万历元年就一直提到一条鞭法,他的新政会以一条鞭法收尾,但现在看来,白银的数量,根本不足以支撑一条鞭法。

净鞭三声响,廷臣们走进了文华殿的正殿之内,群臣见礼,皇帝摆手示意就坐。

“怎么一个个面色如此严肃?”朱翊钧有些奇怪的问道:“这利得税的消息刚刚散播出去,还没有成文下章各大市舶司,这反对的声音,就让明公们如此为难吗?”

张居正俯首说道:“回陛下,倒不是利得税的事儿,利得税只禁白银、赤铜流出大明,臣昨日前往格物院询问了徐九皋等人,泰西的红毛番、金毛番亦是如此,以费利佩二世所定律法,殖民地不得设立隶属总督府铸币厂,也禁止金属铸币流入殖民地之中。”

张居正还专门了解了下他国的做法,尤其是已经在海上殖民了近百年的泰西,泰西的所有国家,都是禁止本国铸币、贵金属流出海外,大帆船贸易,本质上是费利佩二世的官船官贸,有特别准许,才会携带白银贸易往来。

特许经营权,可是泰西王室谋求利益的不二法门。

禁止金银铜流出,不会影响到开海的积极性,因为货物也能充当货币。

张居正已经写好了奏疏,详细讨论关于货币的种类和发展,阐述利得税的合理性,他把刚才偏殿的争论告诉了陛下。

“大明这么缺钱的吗?”朱翊钧这几日听白银流通性都听腻歪了,感情不是简单的流通性问题,而是数量不足。

王国光立刻拿出了三卷书,朗声说道:“流入的5400万两白银,对大明京师、南衙的物价,没有造成太大的波动,臣有万历会计录三卷呈送。”

主要是三项物价的对比,粮食、柴薪、油料。

柴薪主要指的是煤炭,西山煤局的煤炭,有一部分顺京杭大运河南下,张学颜将其称之为北煤南运,将白银沿运河北上,称之为南银北运,南银和北煤正在形成新的对流,煤银对流正在取代盐引白银对流成为大明最重要的经济循环。

这三种和百姓息息相关的物价,从万历元年,稳定到了万历九年,期间虽然因为天气等多种缘故有些短期变动,但长期和平均、中间数来看,却是极为平稳的。

“京师的粮价,甚至还有所下降。”朱翊钧翻看了一下,京师丁口已经超过了200万,可是物价没有随着人口的聚集而飞涨,反而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朱翊钧可不觉得这是好事,银贵米贱,代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