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一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6)

、人口变化的剧烈程度,都远高于世界,继而论证了华夷之辨。

即:数量庞大的人口才能出现更多的变化,而更加剧烈的人择,选择了变化,让无法适应的人淘汰,导致中原人的体魄、智力等本性,远大于世界其他人。

“说的其实蛮有道理的。”礼部尚书万士和首先对解刳院的天择论、人择论,人择大于天择、中原庞大的人口和残酷选择、横向纵向两方面更大规模的变化与选择,导致中原人本性优于世界其他人。

逻辑自洽,没有问题。

张居正眉头紧锁的说道:“有道理吗?泰西的船舶制造曾经获得过商品优势,若非陛下锐意开海,这个优势会进一步的扩大。”

“我不认为这种论点有利于大明,泰西在罗马灭亡后的思辨如火如荼,大旅行文化,让这些思辨的效率变得更高,这种优越论,是故步自封起点,是中原文明的生死之敌。”

“大明已经如此强大了,停下脚步,安享太平就好,这不就是当初兴文匽武的起点吗?”

“诚然,天择人择论,可以解释许多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前面的部分值得肯定,但是后面的部分,还是不要宣扬的好。”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两宋富甲天下,文化及其兴盛,那种瞧不起任何人的傲慢,让两宋上下都没有看到危险在酝酿,北宋亡于金国,南宋亡于胡虏。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陈刚立纪,救济斯民。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已经进行过一次了,如果还是抱着华夷之辨,目空一切的活着,那还能期望着中原再出一个朱元璋不成?

这种幸运,凭什么每次都降临到你汉人的头上?

这就是张居正反对天择论、人择论的原因,他是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刻意制造傲慢的风力言论不可取。

大明很强,但还不够强。

“不包括其他因素,只是说人这种生物上的变化和选择。”万士和补充说道。

“那也不行。”朱翊钧直接开口说道:“天择、人择讨论变化和选择,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值得广而告之的,但是后面部分的优越论就不必了,止于文华殿就是,傲慢和自大,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便是戚帅,每战必虑败,再虑胜,而后百战百胜。”

“膨胀和自满,绝不可取。”

朱翊钧给这场讨论定了调,这是风力舆论的塑造,就是解刳院说的再有道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