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四章 贱儒就是矫情(3)

养出足够的数量工匠,导致生产力不足,关门歇业,草草收场。

第二个阶段,欣欣向荣,则是规模不断扩大后,管理制度、法例、部门开始完善,财务体系开始完善,人事开始呈现部分的冗员,这个时候,也是最健康的状态,因为管理制度得到贯彻,所有人的利益在秩序下得到了保障,而财务体系保证分配,一切都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一如现在的永定、永升、西山煤局、松江造船厂、南洋种植园,都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技术出身的骨干,占比仍超过五成,整个官厂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死而不僵,庞大的规模让灭亡的传导速度即便是再快,也需要时间,不会顷刻之间垮塌,而这个时间会很长,这一步最显著的特点是,就是以利润为主导,这个集体的上层建筑构成里,技术出身的管理不足三成,主要集中在了市场为主。

一如此时的大明,万历维新,已经第十一个年头了,但在王崇古看来,还是亡天下的阶段,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着。

打天下、坐天下和亡天下的三个阶段,泥腿子出身比例,成为了衡量是否会灭亡的一个标准,负责决策的人不懂技术,就像是军队行军打仗的最高决策元帅,不通军务一样的古怪。

朱翊钧批复了这本奏疏,下章礼部。

王崇古上这本奏疏,其实时间节点非常的敏感,因为正是会试阅卷的时候。

是否以此为依据干涉会试的结果,以出身区分进士眷录,立刻在京堂酝酿起了渲染大波,对此的讨论此起彼伏。

朱翊钧再次顶着蓬莱黄氏的名义出门去了,是否要以此为标准进行眷录,成为了京堂十分热门的话题,而贡院锁着大门阅卷,对外面的滔天巨浪并不知晓。

贡院阅卷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没有别人可以进入,即便是有急病,也会被抬出贡院,再不能参加阅卷,这个时间只有皇帝的使者可以进入,但大明国朝两百年,鲜有皇帝蛮横干涉科举的事情发生,所以会试并没有被影响。

这次的风力舆论极为古怪,大明笔正们清一色的支持以出身区分进士眷录。

朱翊钧再次变成了黄公子,来到太白楼里看热闹。

朝廷其实已经做出了决策,不对科举进行蛮横干涉,就是不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来干涉科举眷录结果。

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在教育上进行更多的投入,让更多的人读书,让官场的生态趋于健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