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次辅这精神好了许多,宝刀未老,精神矍铄。朱翊钧打量了一番王崇古,他看起来状态真的很好。
王崇古连连摆手笑着说道:糟老头而已。
陛下这个水肥好啊,那些个煤矸石也能用于水肥,而且烧焦的过程也能治水肥,当真的生民利器也,大明的田都需要轮耕,就是种一轮庄稼,就必须种一轮豆子养地,土地荒废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这个水肥真的能推而广之,这不等同于大明多了一倍的田吗?
简直是想都不敢想啊!
王崇古说起水肥来那就是滔滔不绝,他最近一直在忙这件事,种豆子养地是堆肥不够的无奈之举,如果堆肥充足,也可以不种豆子,但堆肥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只能种豆子养地了。
这玩意儿要是被用的到处都是,大明田亩等同于翻了一倍,这什么概念?
大明要统一全球,王崇古都觉得不是问题!
王崇古不是那种病态的亢奋,而是找到了要做的事儿之后,那种由内而外的振奋,朱翊钧能感觉到王崇古在躲避,在躲避过去的自己,用繁忙的工作麻痹自己的思索。
朕知道,朕知道。朱翊钧示意王崇古不用那么兴奋,他拿出了海瑞的奏疏,交给了冯保说道:次辅给看看,把把关。
海瑞的道德很高,这也是他的缺陷,他对这些事儿,不怎么了解,只靠骨鲠正气,是办不了事儿的。
王崇古看完了奏疏,眉头紧蹙的说道:海总宪这套办法很好,但是有一个缺陷,是他没有注意到的。
哦?仔细说说。朱翊钧立刻很有兴趣的说道。
陛下,臣举个自己的例子吧,如何掏空大同府府库。王崇古思索了再三,决定以自己为例子,好好讲讲海瑞这封奏疏里,欠缺的地方。
陛下,大同以前位于边方,需要修长城,也需要修营堡来点烽火示以敌情,还需要修建城墙,这都是边方的鼎建大工,当然了不是边方,也有可以修的地方,比如这个疏浚水路,营造庙寺之类的事儿。王崇古开始了自己的讲解。
总之就是营造。
需要朝廷拨一笔银子,否则这鼎建大工做不成,但朝廷财用大亏,就需要地方去想办法,地方也穷的叮当响,这个时候,就需要拆借,日后慢慢去还。
拆借就得
找钱庄,一般都是找最大的钱庄,最大的钱庄是没办法拒绝的,就只好拆借,即便是县衙,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