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2章:洛邑守藏室(4)

使团们除了去著名的稷下学宫旁观了几场学者们的激情斗殴后,还有一位本地的豪商特意拜访。

他自称是齐国公族出身,叫做田仲舟。

他来向新夏的使者询问西方的土地有多大。

去过波斯的三人组就说,“其土之阔大,比从齐国走到秦国还要远许多啊!”

田仲舟很惊讶,“这么广大的土地?”

“那那里的蛮夷岂不是很多?”

三人组解释,“蛮夷分散得广,但人数并不算多。”

“因为那些地方虽广,但气候不好,水土不够丰饶,根本养不起多少人,因此蛮夷们多同北狄东胡一般,逐水草而居,放牧牛马,其中很多还是荒漠戈壁。”

那里怎么能跟诸夏这仿佛天赐的土地相比较呢?

水热同期,

降水充沛,

既有高山起伏,又有平原开阔,大河穿过,水网密布,汲水便利。

因此,

诸夏的君子们才可以繁衍出这么多人口,开创繁荣的景象。

虽然有内战,

但也不过是诸夏的内战,

四周的蛮夷是不敢过来的。

哪里像波斯:

偌大一个国家,这么多年了,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国族认同,没有树立起“一天下”的志向,许多行省,除了向国君交税,基本上各过各的,以至于国家动乱,被外族所侵。

而正因为从秦国一路走到齐国,

新夏使团惊叹于诸夏祖地人口的丰盛,认知的统一,文化的昌盛,土地的丰饶

便更加认同这里的确是中央之国,自己那教化外域的使命了!

田仲舟就说,“原来如此,我就说要是土地丰饶,外域的蛮夷早就人多的住不下,要跑来侵犯我诸夏了!”

或者说,

诸夏的祖先们也早就打出去了,宣传教化了!

想来穆王当年拒绝西王母的挽留,也是有“水土不服”的原因在吧!

最后,

他也对新夏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我之所以经商获取财富,是为了筹钱渡海。”

“我听说天下是十分广大的,大使所提出的‘大九州’,我也非常认同。”

“如今新夏的祖先,已经去了西方,那我就应该去东方的大海上看看!”

新夏的使者们很欣赏他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