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治国之学(4k)(3)

气质和老师陈寿一模一样。

刘羡想,可能这位老人有什么不能明言的苦衷吧,而且两人素昧平生,没有任何交情,继续深究下去就有些不礼貌了。

故而他打算再寒暄一下后,就返回屋中读书,不料却被李密抢先开口,问道:“公子方才吟诵中庸,情慷意慨,想来将来是有志于仕吧。”

原来这老人对自己有兴趣吗?刘羡心中诧异,口中则说:“山人说笑了。世界广阔,人生短暂,稍不留神,便是红颜白发,虚度一生。故而凡夫俗子,谁也不愿甘居下流,我也是这样一个俗人,当然有志于仕。”

李密听罢,低头手抚灰白的胡须,接着说道:“哦?那却不知公子修学,到了什么地步?”

这是在问自己的积累?刘羡有些疑惑,但这位能在老师的宅邸过夜,定然是老师的朋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便说:“我得两位老师指点,自幼勤学不辍,到今天,应该算是粗通文武吧。”

虽然口中说粗通文武,但刘羡心里还是非常自傲。

这些年下来,他见过各种各样的士族子弟。有石超、贾谧这样的元勋之后,也有阮玄、曹会这样的文士子弟,更别说还有司马玮、司马允这样的皇族宗室,可在刘羡眼中,他们虽说也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综合来看,各自也都有比较大的缺陷,抛开家境单论个人素质,并不足以与自己并论。

李密听他的口气,也察觉出了其中的自傲,但脸上的笑容仍是不变:“公子不妨说得具体一些。”

“如何具体?”

“论文之一道,公子学过哪些书?”

刘羡沉思片刻,列举道:“晚辈跟随老师学习,起初教我诗、书、礼、易、论语、孝经,都从郑学,后来稍有所成,便教我大学、孟子、荀子、中庸。又因老师修史,带我学过史记、汉书,其中的本纪、列传,多已烂熟。左传、战国策等书自不必说,还有老师自修的三国志、鱼豢公修的魏略、蔡邕的东观汉记等等。除此之外,还读过一些杂家文集,诗词文赋。”

李密问道:“哦?有哪些杂家的文集呢?”

“我另一位老师小阮公好老庄,所以道德经、南华经,我都读过。新近白马寺竺法护大师翻编的一些佛经,诸如般若经、华严经、涅槃经,小阮公也借给我研读。老师的藏书中还有墨子、韩非子、商君书等,小子不才,也都看过一些。”

“那公子所学,确实算得上渊博了。”李密点点头,继续问道,“那论武之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