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政变余波(4)

都督兖豫诸军事;

东海王司马越为侍中,兼任中书监;

被后党废黜的东安王司马繇,起复为宗正卿;

新野公司马歆为南中郎将,出镇新野;

广陵公司马漼为左将军,兼任散骑常侍;

义阳王司马威为散骑常侍。

和给自己的慷慨封赏相比,这份宗室封赏就要意味深长得多了。为了彰显赵王是宗室之首的身份,他先是拥立皇太孙,又启用了大量被后党排挤的宗王,同时也留任了不少同后党执政且有贤名的藩王。如此一来,赵王在宗室中的号召力大大增强,但对于真正该封赏的忠臣,却有所保留。

其中淮南王的任命是最耐人寻味的,齐王、梁王都获得了实利。而司马允的封赏却只有名头,骠骑将军是并无实权的虚职,开府仪同三司亦是虚职,领中护军是唯一有用的任命,但却并非是禁军的最高领袖。

不难理解孙秀的意图,赵王的崛起威胁的是司马允的地位。要知道,此前一直有呼声让司马允担任皇太弟。现在看起来,正如刘羡所料,孙秀的下一步就是要针对司马允,因此也在直白地激化两者的冲突。

但最让刘羡意外的,还是对东海王司马越的任命,他被提拔为中书监,也就是孙秀的副手,这让刘羡难以理解:此前并未见他在赵王党中出力啊?为何会受到如此重用呢?

信件的最后部分,是对倒后功臣的嘉奖:

平南将军孙旂,迁任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上谷郡公孟观,任命为平南将军,出镇宛城,都督荆州诸军事;

关内侯张林,加封为济阴郡公,任命为卫将军;

原东中郎将王浚,迁宁北将军、青州刺史;

殿中督司马雅为镇军将军,莫原为扬威将军;

三部司马闾和、许超、士猗分别为前军将军、右军将军、破虏将军;

又以平阳太守李重、荥阳太守荀组为左、右长史,王堪、刘谟为左、右司马,束皙为记室,荀嵩、陆机为左、右参军,刘琨、刘舆兄弟为从事中郎;

黄门侍郎嵇绍为散骑常侍,河南尹乐广迁任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关中侯刘乔升任散骑常侍

由于这部分名单实在太长,傅畅也没有尽数记载,只拣了刘羡有交情的一些人记录在上。这部分名单,也可算是孙秀的一份官方认证,表明到底有多少人加入了他的秘密倒后集团了。

看到如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