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贾琮赏赐征辟他的时候,他是从零起步,不存在交接问题。现在刘虞再次征辟他,他总得先跟贾琮那边切割清楚关系才对。
幸好,刘虞派来的信使也比较懂行,当面就跟沮授说:“沮别驾,宗正的征辟,已经在崔司徒处备案。贾刺史那儿的交割,还望您代劳了。”
沮授一拱手:“些许小事,授回邺城时自当妥为处置。”
在沮授的协助下,李素总算是在没有闹出笑话的前提下,安然接受了自己的第二次征辟。
事后,他还就这里的礼法和办事流程跟沮授请教了一下。
沮授本就是个好为人师之人,也就耐心解答。
原来,刘虞之所以只征辟他一个正三百石的小官,是因为一旦到了正四百石和比四百石以上,朝廷的人士管理就要严格得多,不是仅仅用人单位到司徒那儿备个案就能通过的了。
另一方面,则是一些不上台面的潜规则:汉灵帝时,西园卖官的起步价,就是统管比四百石以上的官位,比四百石卖三百万钱,正四百石卖四百万钱。
再往下的芝麻小官,皇帝也卖不过来,基本上就不卖了。
与此同时,自从前些年旧皇宫遭火灾、汉灵帝开始修毕圭苑之后,正常任免的官员也要给钱才能上任,只不过比全价买的官要便宜不少,一般运气好是打五折优惠,高的也有七八折的,具体不一定。
比如买一个最差的郡的太守,要两千多万。但如果是你才干很适合这个职位,朝廷也刚好急需用你去担任这个太守,那可能给一千万就拿下了——最典型的就是孙坚的长沙太守,本来起码卖贵一倍,但孙坚有将才,又刚好爆发了区星叛乱,朝廷需要孙坚平叛,所以五折优惠就给孙坚太守了。
但是,这个“正规任命的官员也得给上任钱”的制度,也是最低只到比四百石为止,再小的官,汉灵帝也没精力卖,太琐碎了。
因此,刘虞才找了宗正府里最便宜最差的官职,公主家丞,给李素征辟。因为宗正府的属官都比较清贵,除了这个位置之外,根本就没有三百石那么小的了。其他起码都是比六百石的某某令、某某主簿,不好操作。
而且宗正府下面的属官,分两个派系,一派管的是汉室宗亲,一派管的是外戚。
按照朝廷制度,掌管宗亲簿籍的官员,本身也都必须是姓刘的汉室宗室。只有管外戚的官员,才能由外姓担任。
李素出身卑微,是外姓,所以才给了“公主家丞”,就是管那些公主和驸马们的子嗣后人名册簿籍、血统亲疏排序。
当然了,这些职权分工都只是理论上的,是待遇问题。实际工作中,李素要是肯主动帮忙,无偿加班的机会估计也是不少的。
姓刘的有编制、挂个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