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64章 拿糜竺的钱当然不用客气(2)

过绕行区区百里而已,糜公不必介怀。”

糜竺又稍微说了些客套话,大致也猜出李素是来打秋风的,就主动把话挑明了:

“……既如此,竺也算久仰刘幽州与玄德公大义,此番愿助钱200万,为朝廷讨贼安民略尽绵力。”

200万比起甄家给的1000万,当然差距很大。但考虑到糜家生意在徐州,眼下也看不出刘备和李素如何回报他,纯粹是交个朋友,已经很不错了。他至今连刘备的面都没见过,完全是看在《孝义录》上那点名声才掏的腰包。

对比一下,鲁肃捐的两千斛粮食,折算下来最多也就一百万,还是按照如今四月春荒的粮价算的。要是按秋收之后的算,也就六七十万。

“多谢糜公厚意,糜公是爽快人,素也不矫饰客气了。”李素先认可了对方的诚意,随后话锋一转,

“在尊府榻这几日,素也在这朐县内外各处巡防,对糜公的营生略有一些浅见,或许,贵我双方还能有更大的合作。”

糜竺下意识有些不信,但还是非常客气虚心:“哦?愿闻其详。”

李素清了清嗓子:“我此番,有两项合作建议。首先,敢问糜公,徐州、江东等地,马价与幽州相比,差距几何?糜公如此家业,为何在贩马生意上不扩大经营呢?”

糜竺想都没想:“南方不产马,运费周折、加上沿途州郡关隘重税。马匹每过一州就要涨价两三成。徐州的马价,比幽州已然翻倍,到了江东,起码再贵三五成。”

汉朝的商税,按规定是每过一处关隘,收取货值的6%,这是非常重的。

汉武帝的时候刚定这个税率,好歹关隘还比较少。但几百年下来,已经发展到了每跨一次郡之间的边界,都按6%收一次,跨州界甚至巧立名目收到12%。从北到南一路下来,税可不得比原本货物还贵了么。

当然商人也会想尽办法巧立名目避税或者收买郡界守军,比如以糜竺的势力,在这徐州境内各郡,几乎就可以象征性少交点税。但要是捞到竞争对手控制的州,就会被严格的公事公办。

糜家、甄家,乃至豫州卫兹、荆益关中各处割据商圈的大佬,都是靠这招打压对手的——对手到了他们的地盘上,想逃税就非常难。

李素见糜竺对困难认识很充分,便主动挑明:“依我看,你们糜家贩马主要的困难,还在于完全无法通过冀州的势力范围、必须全额缴税。至于青州,你和甄家的势力应该差不多强。而在幽州这个货源地,你们又拿不到辽东郡的货源——但这些问题,玄德公都可以帮你解决。”

糜竺眼睛瞬间一亮:“请细言之!若是可行,竺定有厚报!”

商人说话就是干脆,没那么多文绉绉,直接谈报答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