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番外第66章 危塔高百丈,手可摘星辰(3)

被钟声震伤。”

刘备听了,立刻从谏如流:“那还是算了,朕还是先登上塔顶吧,还有二十丈是吧?隔了二十丈远后,关上门窗,应该就安全了吧。”

既然要躲,就索性一步到位躲远一点。等刘备登顶了,再吩咐下面的人敲便是。

一行人又攀登了十几分钟,总算来到顶楼。

顶上倒数第二层是灯室,有个巨大的篝火堆或者狼烟堆,旁边还有巨大的金属镜子,组成凹面阵以聚焦反射火光。

灯室再上去,还有一层瞭望层,那才是最顶,显然是供达官显贵观景的。可见这灯塔设计的时候,也是考虑到游览的需求的。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上不来,这不是钱的问题,只跟社会地位有关。以后说不定至少要官居郡守的人,或者是有列侯爵位的,才能上来看一眼,引为殊荣。

高处的狂风,吹得刘备都有些睁不开眼,须发戟张,却还是忍不住强撑着睁眼贪看景致。

“好,好,好,丞相这灯塔造得好。利国利民,东海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尽收眼底。看着这些海船,俱往此辐集辐散,可谓天下海途枢纽矣。”

刘备没什么文化,说不出什么大词,只是简单粗暴反复强调喊了一会儿好,旁边随行的文武当然也跟着附和。

刘备意犹未尽,拉着李素表态:“丞相也是第一次登塔吧?今晚可以在塔上下榻歇息么?好不容易上来一次,总要作诗留念,不枉此行。”

刘备不是喜欢诗词,他的心态就像是想“发个朋友圈证明自己到此一游了”。

这个时代没有照片可以拍,不写诗没法证明自己的优越啊。

李素倒是很清楚刘备的心态,揣摩着说:“陛下,要不臣找人给陛下画像一幅,以志此盛况吧?

臣近年来也撷取罗马人的不少画技长处,而且跟阿亮琢磨了一个用平面玻璃隔着看人、在玻璃上先铺上半透的薄纱勾勒图形,远比原先的图画比例精确一些。还用了不会渗散的黏性颜料。”

李素提到的,显然是中世纪才出现的油画了,或者说蛋彩画(油画出现之前,有些跟油画技法差不多、但调颜料的材质是蛋清,就叫蛋彩画),总之就是利用了颜料不是水性的,不会渗漏扩散的特性,好好整以暇慢慢地画。

颜料和工具好搞定,但写实派画风在古代难以推广的另一个难点,主要是古人不懂透视原理,传统画无论是东西方,一开始都是散点透视的,没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聚焦。

这一点也不光是汉人,西方世界一直到后来拜占庭人那些画,也都是没焦点的,平铺的比例,所以要求画得特别像,就有难度。

不过这东西,随着小面积的平板玻璃出现后,其实也好解决。因为不需要画家真懂什么高深的物理原理,只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