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百年兴衰(番外三)(3)

,另企图立张粲幼子为帝。然中书郎谢裒偷取诏书,私传于祖逖、刘琨二人。二人说服太子张亮起兵,出其不意诛杀杨珧,尽灭杨氏一族。

同年,张粲驾崩于长安,以大司马祖逖领衔,计相刘琨辅政。

在祖逖尽心辅政下,唐朝渐有中兴气象,史称‘大康中兴’。其朝野井然,政治可观,拣选良吏,兴修水利,打击豪强,整顿兵事。并花费数年检索户籍,大大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祖逖辅政十年,令天下大有改观。中书令谢裒盛赞,‘自天下粗安以来,藩国诸侯多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常委曲从之。然自祖公辅相以来,藩国畏服,赋税任取’。

大康十年(321年),祖逖在任病逝,与刘琨共列紫勋阁,以记二公中兴之功。

祖逖病逝之后,张亮自理国政,虽非英明之君,亦非昏庸之君。在位五年,传位于太子张田嗣。

张田嗣不理朝政,沉迷享乐之中,朝事荒废,权归计相王导。王导怀柔群下,不喜理事,受世人所讥,王导自叹‘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张田嗣在位三年,纵欲而亡,王导以国舅而辅太子张煜。因恐为王莽流言,愈发不问朝政。王敦好大喜功,远征漠北无果,仍居高位。子弟借王导之名而作恶者众,王导知而不罚,自娱书法,常自比钟繇。

王导仕政三朝,任相掌权十二年,治下无大兴之迹象,反而让官场贪腐与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在王导病逝后的一年,关东民变频繁。

王导之后,王敦欲继相位,以独掌朝政。而张煜为扳倒权臣王敦,重用外戚桓温。桓温率宫中甲士诛杀王敦,被张煜授尚书令,假代丞相事。

桓温好比祖、刘,故执政之初,劝课农桑,改善吏治,抑制兼并,打击朋党,实施土断,重视疾苦,改善教育。与张煜的共同执政七年,唐朝再次复兴,史称‘兴宁兴治’。

张煜驾崩,新主幼立,桓温借机废计相,令二权归于丞相。并为进封国公,以近塞鲜卑反叛为由,率兵马三次北伐,大有功绩,受封楚国公。晚年虽有心神器,但因诸藩之故,始终忠心辅佐。

故在桓温执政十三年间,其虽贪图名利,但大量选用贤人,抑制朝野朋党,裁撤冗余官职,稳固北疆安宁,一定程度上,止住了唐朝衰败的迹象,

桓温病逝,张襄以钟、祖之礼安葬,列选紫勋功臣阁。张襄追崇高祖张虞之功,遂重设计相,由谢安、袁宏、苻坚三人辅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