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实际上与曹操当年的霸府也差不太多。就比如魏延,身为凉州刺史、汉中都督、镇北将军,也是要在相府的体系中挂着一个‘司马’的头衔的。
杨仪出列拱手示意:“属下愿作说明。”
诸葛亮指了指杨仪:“威公且试言之。”
杨仪不急不慢的说道:“依属下之见,魏将军在汉中如此安排,其实就是按照先帝的部署,再结合当年张鲁守汉中时的故智罢了。”
故智?怎么在你嘴里,我魏延的军事安排都是从别人处得来的了?
站在最前列的魏延心中颇为不快,皱眉转头看向杨仪。
杨仪此人魏延早就听说过,但魏延几乎从未与其打过交道,此人为何如此出言不逊?
更何况,在相府中论事,就应称呼相府中的职务。方才杨仪应该称呼‘魏司马’的,又岂能称呼‘魏将军’?这是拿我魏延当相府里的外人吗?
杨仪的目光只盯着堂上的诸葛丞相,如同全然看不见魏延的表情一般。
诸葛亮当然注意到两人的神色,只是一时间并未在意。
“说下去。”诸葛亮语气平淡的说道。
魏延听闻诸葛亮发话,也转身回来面朝前面。他倒是要听听,杨仪此人能有什么说法。
杨仪,字威公,早年间在荆州做过关羽的功曹。后来关羽派杨仪到成都找刘备汇报公务,与刘备谈论天下大事,因而被刘备召至他的左将军府中。
刘备称汉中王时,将杨仪升为尚书。
后来,杨仪在尚书任上时,与当时的尚书令刘巴二人颇为不睦,以致于惊动到了刘备、最后以刘备将杨仪调出尚书台收场。
虽然刘巴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善人,但杨仪能与刘巴闹到如此地步,也属实不是个善茬。
杨仪拱手说道:“属下听闻,昔日先帝驻军汉中之时,曾经遣丞相到傥骆道南口的兴势山筑围防守。先帝又在沮县以西的武兴置武兴督,以此防备武都方向的魏军。”
“而昔日张鲁在汉中之时,曾经在东边与子午道衔接的黄金谷驻军防御。而魏将军在数年间筑黄金围,想必也是借鉴张鲁的故智罢了。”
说起来,魏延这还是第一天在相府中正式上班,属于初来乍到、与同事们都没熟络。因而即使杨仪这般说,魏延也不愿与其争吵。
魏延拱手反驳道:“禀丞相,属下驻防汉中,所行之事也只是因地制宜罢了。汉中本为盆地,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