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5章 吏治变动(3)

卫臻、董昭、满宠都是籍贯兖州。

九卿里面,常林、司马芝出身司隶河内郡,高柔是兖州陈留人,崔林是冀州清河人,梁习、曹恪是豫州人

这种显而易见的吏治问题,却被朝廷中枢几乎视而不见。

原因或许也很简单。朝廷里的重臣们几乎都是这几个地方出身的,又有谁会替幽并、青徐、雍凉之人考虑呢?

即使是如卫臻这种清正不群的人,也未从籍贯上考虑过!

其次,这件事根本想不到解决的办法。

司隶与冀、兖、豫三州乃是大魏的核心根本,如何能舍根本而逐末呢?

看着无言以对的司马懿和卫臻,曹睿依旧没有停下:“怎么,尚书台不能为朕分忧吗?”

若是寻常政事,司马懿、卫臻还是可以与皇帝有来有回的。按照皇帝的气度和智慧,并不会拒绝任何有益的讨论。

但允许讨论并不是允许狡辩。

问题就摆在这里,如何去解决呢?

司马懿身为司空、录尚书事,乃是尚书台实际上的最高负责人。

眼见躲不过去了,司马懿横下心来,拱手言道:“臣有一策,或可为陛下分忧。”

曹睿满意的点头:“朕素来相信司空之智,请试言之。”

司马懿眉头微皱,拱手说道:“杨暨与陛下说的近七成,乃是中枢官员和郎官们的比例。”

“臣方才心中粗略估计了一下,大魏的州、郡、县三级主官,比例也大略有六、七成,但臣还是想责令吏部认真统计一番,以为行事依据。”

曹睿点头:“不错,是要按数据来。”

“可然后呢?”

司马懿道:“确定数据之后,吏部选官之时再酌情考虑籍贯。比如在三年之内,酌情将此四州官员从六成多降到六成,十年内降到五成等等。”

“不过臣还是想提醒陛下,此四州乃是大魏精华所在,比例能降,但不能以籍贯而偏废、选用些不称职的官员上来。”

曹睿道:“司空的急智还是信得过的。就这么办吧!”

“朕问完了,三互法也准了。卫师傅继续。”

卫臻轻咳一声:“臣方才未提到的,就是官员任期限制了。”

“三年太短、八年十年太久。臣请以五年为期,为各州、郡、县官员定下任期。”

“满五年者,非陛下亲自下诏准许,其余情况必须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