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6章 后方意外(3)

大事直愣愣的砸到了曹睿面前,让曹睿一时愣在原地说不出话来。

司马懿素有急智,见到皇帝愣在原地、并不言语,当即拱手高声说道:

“陛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现在退军,非但士气溃散,乌桓、鲜卑、匈奴各部也恐生异心!恐怕公孙渊就真在辽东割据成了。”

满宠听闻司马懿所言,也毫不犹豫的接话说道:“臣附议!此番征辽东不过动用两万中军骑兵,于天下军事并无大碍,万万不可撤兵!”

曹睿看了两人一眼,又看了看束手沉默站在堂中的辛毗,静静的挥手示意几人坐下。

紧接着又是沉默不语。

司马懿可以谋划、满宠可以建议,可是天下之事说到底,都是要由自己这个大魏皇帝来决定的。

关中、河东大旱,今年关西缺粮已成定局。蜀汉在太和三年北侵两次,按照这种频率,太和四年恐怕也是不会消停的。

而进攻辽东,就算公孙渊本人一击即溃,再回到洛阳恐怕也要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了。

如果荆州再出事呢?扬州再出事呢?

撤军,当然是最稳妥的解决办法。可司马懿方才话中提到的诸事,也并非空穴来风!

不论英雄豪杰或者街头混混,人能聚众成事,靠的就是别人听你信你。

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同样也面临着取信于人的问题。

皇帝都巡边幽并了,军队校阅过了,甚至都到了辽西郡的边上了。

这时候你说不打了,为了朝中安危回军,谁会相信?

草原上的胡人们是真会叛乱离心的。

如果公孙渊听闻此事,不仅气焰会进一步嚣张起来,内部的凝聚力也会再度提高,甚至某种程度上还会增加一些法理性。

若不能决,不如抽刀砍向乱麻,直指事情本源!

曹睿再不犹豫,沉声说道:“朕来幽州就是为了攻伐辽东的,岂能半途而废、遗祸于将来!”

“若今年关中、河东因旱情收成大减,朝廷应该如何应对?”

司马懿轻咳一声:“禀陛下,臣以为这不仅是粮草上的事情,更是一些制度上的问题。”

曹睿道:“司空说来!”

司马懿拱手:“即便关中大旱,三十日不雨水量锐减,总也不至于关中诸水都断流了的。”

“依旧会有些产量。”

“加上往年存粮,河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