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章 天子门生(感谢【污水上的桥梁】打赏)(3)

贤堂’相对应。

而这‘集贤院’的用途,就是来安放光禄勋治下的郎官们,以及每年产出一批的太学郎。

太学之中,也流传过这样一则笑话:来太学读书,要么在太学住三年再回原籍,要么毕业后去边地屯田三年,回到集贤院中再发出去,都不用进北面洛阳城的。

在洛阳待了许久的杨阜,昨夜得知今日皇帝要来,提前一个时辰就等在了路边。

上一次见杨阜是在前日的朝会上。今日面对面见到,杨阜口中祝贺得胜、欢迎皇帝来巡的话语接连不断。

集贤堂内的院中,已经在院中空地上搭好了皇帝说话用的讲台。百名太学郎,以及洛中一百五十多名原本的各色郎官,悉数在空地上周围站好。

曹睿方一入内,便在属官的指挥下同时朝着他行礼叩拜。

“都起身吧。”曹睿右手向上虚抬了一下:“明日朕去许昌,今日朕来集贤院中,就是要与你们、与朕的天子门生们好生聊一聊,再与你们说说你们的前程。”

“都坐下吧。”

两百余名郎官,此刻都在院中面色恭谨的束手站着。曹睿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坐在席上,这才各自坐下。

在外辛苦了三年,如今得见皇帝,还能听到自己未来前程的安排,又有谁会不激动呢?不过和太学郎们比起,那些原本举孝廉而来的郎官们,此刻的兴奋程度就没那么高了。

一朝新人换旧人,在光禄寺的体系中也同样适用。

曹睿环视了一圈,开口说道:“你们都是太和元年末,随朕一起去陇右的。陇右变成了秦州,羌人成了大魏百姓,你们这些面孔白净的士子们,朕看肤色也都黑了许多、稳重了许多。”

台下传来一阵笑声。

做屯田官,简直是天下最累的官。农忙之时,要按照时令指挥和安排农事。农闲之时,还要按照州里、郡里的分派,指挥徭役修城、修河等等。

即使是这般辛苦,比起那些农田里辛苦劳作的农夫们,还是轻松了不知多少。

曹睿笑着问道:“谁来为朕说一说,你们在关西近三年,可有什么心得?”

台下的太学郎们已经开始踊跃的举起了手,曹睿想了一想,还是指向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傅兰石!你来为朕说说。”

这便是昔日在洛阳有‘神童’之称的傅嘏了。近三年不见,整个人的气度神态都变了一番。

傅嘏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