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困难的问题,并介绍了公学学生们的艰苦处境。
到了这一地步一些识相的士绅,虽然肉疼但是碍于马润山这个布政使的面子,也是故作大方的慷慨解囊纷纷捐出几十乃至上百两银子,对此马润山也是不嫌少,并且还代表公学的学生,对这些士绅予以感谢,并且还计划为公学捐款最多的几名士绅,在公学内部竖立雕像,又或者将公学内部的建筑物,以他们的名字进行命名。
而一些不识相的也是开始了哭穷,对此马润山也是没有勉强他们,而是在几天之后,就派账房先生或者差役去这些人的商号查账,又或者去厘清这些吝啬士绅名下的土地,在马润山的这番操作下,不管这些士绅都是捏着鼻子认捐。
就这样马润山算出初步凑齐了公学运营的经费,而像这样的大会,马润山也是形成了惯例将其命名为慈善教育大会每年开一次。
这些士绅虽然不情愿,但是因为马润山要的不多,大士绅就是一百两银子,小士绅就是几十两银子,所以大家虽然肉疼,但也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再加上还能有个好名声,所以大家也就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