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6章 乱国奸臣(2)

坐在了御座上。

他的目光投向自己的三位内阁辅臣。

“严阁老,朕自修玄,垂拱而治,欲仿文景行黄老之术,何故琐事多烦忧?”

朱载壡侧目看向老道长。

又是这种明知出了大事,却还是要打着机锋的样子,让人猜不透其用意。

不过如今他也算是明白了一二。

不是不直接了当的说话,而是许多事情就不能一开始说明白了。

若是不留有余地,事情就会直冲着皇帝本人而来。

严嵩则是心中一沉,眉头皱紧:“皇上垂拱,百官揽权,自皇上登极即位二十多年以来,民间多有嘉靖之治一说。文景二帝旧事,多少君王效仿,成一时之治者又有几人?”

“我大明富有四海,中原两京一十三省,文武十万,兵甲百万,黎庶亿兆,一家一日事,天下一日万千事。家事烦忧,国事更甚。”

“皇上清修为国亦为民,臣等掌朝,身居中枢,好似代上天行云布雨于五色土地,地有干旱水患,蝗虫病患,此非天之过,而是臣等施政无能有过。”

这就是严嵩的好。

这就是他能当帝国二十年的首辅原因!

皇帝一首诗,他便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在了人臣者身上。

君父在上,无有过错。

此言,自然是引得吕本等人,目露鄙夷,心生讥讽。

嘉靖则是淡淡一笑,两鬓微颤,抿着嘴带着那修长的胡须,扫向在场每一个人。

“纯阳子这首诗,朕最喜前两句。”

“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

说着话,嘉靖一挥臂,卷起衣袍,手捏着衣角。

“朕虽为皇帝,肩负祖宗社稷,天下苍生。”

“幸有诸卿儒生入仕在朝,朕才可着这粗布道袍一袭。”

这些年在朝为官,本就与严党不合的刑部尚书喻茂坚,立马抬头看了皇帝一眼,心中愠怒暗生。

喻茂坚转而又看向每每都要为皇帝开脱的首辅严嵩。

这位执掌国家刑名之事的六部尚书,当即冷哼一声。

“严阁老!”

“皇上这些年垂拱而治,中枢朝堂,天下各省,一应权责皆付于我等。”

“如今胶州生出这么大的乱子,难道就是一句乃我等人臣者之过,便要遮掩过去了吗!”

这话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