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8章 新宰相上位(3)

不得!

很多事情,急了就容易扯着蛋,慢一点反而是最快的办法。

要一点点改变,政事堂的宰相很关键。

赵桓打起精神,继续道:“张邦昌被处死,政事堂的宰相又少了一位。朕打算重新提拔一人担任,诸卿有什么建议?”

白时中说道:“中书侍郎唐恪,一心为民,忠于官家,是合适的人选。”

吴敏道:“臣赞同。”

李纲不喜欢唐恪,因为此人是主和派,太软弱了。

李纲看了眼尚书右丞何栗,表态道:“臣认为尚书右丞何栗,也是合适的人选。”

何栗是主战派。

历史上,何栗是状元出身,先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担任京畿学事,入朝为官后很快就担任中书舍人兼侍讲。

可谓是标准的翰林清贵,

在朝中任职后,又去遂宁担任知府镀金,转而回到朝廷御史中丞,又升迁为尚书右丞,最后成为宰相。

这是北宋的第五位状元宰相。

东京破城后,何栗被押解着去金国,到了燕山边境选择了自杀殉国。

这是主战派,有气节。

要任命何栗当宰相,其资历还差了些,因为宰相不能仅仅是清流,要有自己的执政理念。

何栗如今不到四十岁,要进一步磨砺。

赵桓要培养宰相,不会按照现在的标准,搞什么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为宰相。

这样选出来的人都聪明人,因为能考中进士的人脑子都不笨。

可是,聪明人不一定能治理好地方。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才是真正的选拔标准。

从基层做起来的将军和宰相,才有足够的手腕,才真正懂得治理地方和治军。

赵桓要用何栗,还要去地方历练才行。

赵桓沉吟许久,说道:“何栗和唐恪都有能力,不过两人的年纪都小了些,要进一步历练才行。”

“朕打算提拔右谏议大夫杨时,担任少宰兼门下侍郎,出任政事堂的宰相,诸卿意下如何?”

李纲很意外皇帝的安排。

杨时!

这是天下闻名的大儒,是二程的弟子,已经七十多岁了。

论学术上的造诣,政事堂所有的宰相加起来,都不够人家一只手打的。

除此外,杨时年轻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