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1章 皇后的态度(3)

官家要处理李邦彦等人,要和金人死战,亦或者要和金人谈和,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臣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唯独离开京城不行,必须确保官家皇位的稳定,任何人都不能威胁到官家,就算是太上皇也不行。”

赵桓眼神欣慰。

为什么历朝历代,皇帝都喜欢用外戚,因为外戚捆绑在皇帝的身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外戚有外戚的问题,太监也有太监的问题。

实际上任何制度都不稳定,都存在风险,只是看所在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罢了。

一切还是看人。

再完美的制度也要看人。

赵桓嘱咐道:“舅舅放心,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中。我之所以离开东京,是为了把太上皇引回来,彻底解决太上皇的掣肘。”

王宗濋将信将疑道:“能行吗?”

“能!”

赵桓毫不犹豫回答。

到现在这个地步,赵桓各方面都已经安排了,连赵佶的爪牙也是该砍的砍了,赵佶回来也掀不起大浪。

王宗濋迟疑许久,点头道:“臣听官家的。”

赵桓吩咐道:“舅舅尽管放心,你去好好休息,等着和朕一起讨伐金人。”

王宗濋道:“臣会尽快完成李梲等户部官员家产的清点,把所有的物资、钱财和地契等入库归公,一切安排完就随着官家出征。”

赵桓吩咐道:“去吧!”

王宗濋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就起身告退。

赵桓安排完王宗濋的事情,已经是夜色深沉。

赵桓想了想,吩咐道:“去皇后的寝宫。”

黄经安排了下去,赵桓则是换了一身常服,一路往皇后的寝宫仁明殿去。

刚到仁明殿门口,皇后朱琏带着太子赵谌等候多时了。

朱琏率先行礼道:“妾身拜见官家。”

赵谌一张娃娃脸很是严肃,一丝不苟的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赵桓朝朱琏点了点头,看着眼前九岁的长子,揉了揉赵谌的脑袋,问道:“最近读什么书?”

赵谌说道:“回禀父皇,儿臣最近读春秋。”

赵桓赞许道:“读春秋很好,读春秋,方知大义。等朝政稳定,朕让杨相公教你读书。”

杨时的才学是极好的。

历史上,杨时没有得到器重,转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