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决心,把300马克递给售货员。售货员笑着包好收音机,递给他时还多说了一句:“这可是看在我们两的关系上我才特意推荐给你的,买了不会后悔。”
华国的熊猫牌在整个东欧的销售都经历了一个口碑传播过程。
不过真正大规模售罄,导致东欧的采购商们加大从华国的进口力度,则还要得益于华人群体的采购。
1962年,东德和西德加起来一共有大约一千多名华人。
其中东德由于移民政策严格的缘故,这里的华人主要是外交官、留学生和来培训的技术人员。
反而西德,由于阿美莉卡利用马歇尔计划试图把西德打造成自由阵营橱窗,很是下了一番力气,战后有一段经济奇迹复苏的阶段,这吸引了一批来自亚洲的华人移民。
从香江到4v再到东南亚,有不少华人几经辗转跑到西德。
当然,此时西德的华人社区也才起步,人数大概也就在一千人左右,远不能和英格兰和法兰西比。
但熊猫牌收音机在机缘巧合之下卖到了西欧阵营。
不过有意思的是,熊猫牌不是从东德流入到西德的,而是从法兰西流入到西德的。
在西德汉堡的圣保罗区,这里因为靠港口的缘故,属于移民活跃的地方,曾经在30年代形成过一条小型的唐人街,后来被nazi关闭,但此时已经在缓慢复苏了。
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坐落着“金龙”商店,由来自华国粤省的移民冯掌柜经营。店铺的红色招牌上,醒目地写着“金龙”二字。
店内货架上摆满了茶叶、瓷器和杂货,但当天最引人注目的,是柜台上那台崭新的熊猫牌收音机。
冯掌柜年过五十,头发斑白,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收音机,打开开关,调到一个微弱的中文广播频道。熟悉的旋律透过杂音传来,似乎将他拉回粤省那烟雨蒙蒙的村庄。
就在这时,店门吱呀一声打开,打断了他的思绪。常客孙有余,一位船厂的华裔码头工人,走了进来。
“早上好,冯掌柜!”孙有余是金龙的常客了,他热情地打招呼。
“早上好,汉斯!”冯掌柜用流利的德语回应,语气温暖。“今天有什么需要?”
孙有余目光落在了收音机上。“这是什么?新玩意儿吗?”
冯掌柜的脸上绽放出笑容。“这是熊猫牌收音机,产自华国。结实耐用,音质清晰,价格也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