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0章 我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4k)(4)

们与欧洲名流隔开。

这种对比非常明显。

林燃如鱼得水,谈笑风生,周围环绕着贵族、学者和外交官,他们的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科罗廖夫则像一尊孤立的雕像。

片刻后,bbc主持人弗里曼少校走上台,麦克风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女士们,先生们,请入座,节目即将开始。”

演播室内的灯光柔和,中央舞台上两张深色皮椅相对而置,中间的小圆桌上放着水杯和二人的笔记本。

背景是一幅巨大的月球地图,宁静海的着陆点被醒目标注。

摄像机缓缓移动,技术员汤姆哈里斯在控制台后紧张地调整信号,确保这场面向全球的直播顺利进行。

人群逐渐散开,名流们带着期待的神情走向座位。伦道夫被簇拥着走向前排,科罗廖夫低调入座。

灯光聚焦于舞台,伦道夫和科罗廖夫面对面而坐。

刚才那一幕一直在林燃的心头萦绕,自己被众人簇拥,科罗廖夫无人问津。

如果说他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那么科罗廖夫更是如此。

如果他是因为自己内心缘故,所以拒绝融化,那么现场压根没人试图去融化科罗廖夫。

甚至苏俄官员们,只有阿美莉卡的外交官和汉弗莱去打了声招呼。

这就是国际社会的现实,现在如此,好像六十年后也是如此。

林燃摇了摇头,把自己的思绪回到现场,随着右边技术员汤姆哈里斯的手势,林燃知道面向全球的电视直播正式开始了:

“先生们、女士们,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1964年12月31日bbc面对面的登月特别节目。

我是今天的代班主持人兼嘉宾,伦道夫林,坐在我面前的是苏俄太空计划的负责人谢尔盖科罗廖夫先生。”

台下响起礼貌的掌声。

电视机前,全球观众屏息以待。

纽约时代广场技术方舟前的屏幕上直播着节目;莫斯科的家庭围坐在黑白电视机旁,孩子们瞪大眼睛;巴黎的咖啡馆里,人们暂停交谈,专注地盯着电视。

虽然受限于技术,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实时同步直播,但在此刻,大部分民众都在电视前关注着这场访谈。

掌声平息后,林燃接着说:“科罗廖夫先生,首先感谢你远道而来,参与今晚的节目。我们的观众都迫不及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