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4章 什么顶级纸上谈兵专家啊(5.8k)(7)

的力量。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也面临着地球上的挑战。让这种合作成为一盏明灯,引导我们走向一个国家因进步而团结而非冲突的未来。”

他的话得到了更热烈的掌声。

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民众看来,尽管是苏俄人先登上月球,但阿美利肯在航天技术上的优势毋庸置疑,在登月中表现出来的制导精度足够让任何国家胆寒。

当天晚上在白宫的欢迎晚宴上,加加林见到了自己神交已久的伦道夫林。

他直接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教授,多谢,我很清楚,如果没有你,我应该躺在月球上回不来了,一直到下一个登上月球的人,都不一定能把我的遗体带回地球。”

作为自己会设计飞行器的宇航员来说,就更清楚林燃的牛逼之处了。

后面苏俄航天局方面也反复复盘过。

无线电频道是共享的,林燃指挥加加林的时候,苏俄航天局也在频道里,林燃指挥都被他们给录下来了。

无论是指挥的精度还是时效性,事后复盘都让苏俄和加加林本人深感佩服。

至少换他们来绝对做不到。

加加林很清楚,林燃以及nasa对于他能成功返回地球,起到了多大的帮助。

这可是救命之恩。

林燃笑道:“我们不能看着英雄牺牲。”

在没有媒体的时候,林燃非常直白:“科罗廖夫的做法就是罔顾宇航员性命,为了登月而登月。

按照你们之前的做法,就算真的上去了,又能怎么样。”

加加林有些尴尬,他解释道:“教授,我在事前充分了解了风险,这是我自己的意愿。

我愿意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付出一切,哪怕是我的生命。”

林燃转念一想,和后世对方在1968年和飞行教练在例行飞行训练中,驾驶米格在基尔扎奇镇附近坠毁不幸丧生比起来,哪怕对方真的在登月过程中去世也要幸运的多。

甚至还有各种传闻,说加加林死于内斗,是kgb动的手。

对加加林而言,为人类航天事业牺牲和死于训练事故,都是死亡,但意义截然不同。

因此,林燃也没有再纠结,至少自己避免了最坏的情况,也避免了次坏的情况,人类登上了月球还成功返回了地球,nasa和白宫甚至没有因为登月的是苏俄人而受到过多诘难。

这已经是顶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