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33章 哥德巴赫猜想(6)

因为林燃也要讲哥德巴赫猜想的缘故,所以由陈景润做开幕的学术报告,讲自己关于1+2的成果。

不得不说,无论放在什么时候,这都是一个大成果,值得现场所有数学家鼓掌,为之欢呼的成果。

但因为林燃在他后面的缘故,所以大家的掌声显得有些敷衍了。

陈景润下来之后,看着林燃光是起身,掌声就没有停过,他内心不由得感慨,和教授比起来,自己差的实在太远了一些。

“好,刚才陈讲的非常好。

让我们为他鼓掌,作为华人同胞,我认为这个成果值得一个菲尔兹。”

陈景润此时实际年龄才32岁,哪怕他以陈德辉的身份调高了年龄,两年后1968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也没有到四十岁。

林燃话音落下后,先是礼貌的掌声,然后是迟疑。

1964年和1968年连续两届的菲尔兹都要给华人?

哪怕陈景润的成果,绝对够得上菲尔兹,还是会让很多人迟疑。

考虑到这话是林燃说的,又有一定份量。

数学只是数学,但数学家可绝不仅仅只是数学。

一个数学家能不能拿菲尔兹,你做的成果固然重要,可你的导师是谁,你导师的导师是谁,有的时候同样重要。

林燃虽然不是数学出身,但已经在试图发挥这样的影响力了。

我都公开喊话,陈的结果值得一个菲尔兹,委员会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

至少在评判过程中得公平吧?

不然,你们给的人,成果不如陈景润,到时候我公开质疑喊话,你们扛得住舆论压力吗?

在座斗争经验丰富的数学家,内心已经在感慨了。

大家都知道,林燃早晚会争,只是没想到这个时间来的这么早,帮自己的华裔同胞争。

白宫能爬到高位的官僚,跑到数学界来简直降维打击,哈维科恩如是想到。

福克斯教授则心想,有林燃在,百年哥伦比亚学派不成问题。

林燃则没有在意台下的听众们怎么想,他接着说道:

“我很有压力,因为我和科恩教授说的是讲讲我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理解,尝试着证明一下,给大家一点思路。

注意,我说的是尝试一下,结果你们这帮家伙就给我宣传成了,要现场证明。

这实在太过分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