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551章 先进的东西,并不是合适,面见【先生】(4)

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是能让伊卡路斯(ikarus)客车制造厂,把生产却贝尔卡车的技术转让给我们。”

助理闻言手指忍不住攥紧了钢笔。

主动提出如此重大的建议,这个火车司机有些孟浪了.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先生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点点头,赞赏道:“买人家的,毕竟不如自己造。

爱国同志,你这个想法很好嘛。”

他停顿片刻,和蔼的说道:“你以后有什么好的想法,好的建议,都可以直接跟我谈,哪方面都行。

我对于你们火车司机的生活和工作非常感兴趣。”

闻言。

李爱国知道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跟先生打了招呼后,转过身离开了书房。

走在走廊中,李爱国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后背竟然黏湿起来。

要说李爱国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刚才那位可是先生!

但是李爱国不后悔。

因为在前世,国内研制nd1型内燃机车的项目,可谓是一场灾难。

哈尔滨铁路局科学研究所对nd1型内燃机车分解测绘,并且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改进,于1958年制造出两辆内燃机。

这种内燃机被命名为“建设”,在国内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所有铁道人都期待“建设”型内燃机能够大有作为。

随后“建设”内燃机下线后进行了环线实验。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马力问题,“建设”型内燃机车没有投入量产,也没有正式投入运营,两台试制的机车最终不知所踪。

不但在国内,在国外内燃机的发展也有相同的遭遇。

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在1913年便开始营运,在随后的很长时间内,因为技术原因一直没能得到大力推广。

一直到六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机车制进。

出现了交直流电力传动的2940千瓦内燃机车,内燃机车才有跟蒸汽机车掰手腕的能力。

当然了,新型的内燃机车是用柴油发电,再通过电力驱动火车。

从某种意义上讲,取代蒸汽机车的是电力机车,而不是内燃机。

而我国因为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匮乏,一直到80年代干线客车才逐步淘汰蒸汽机车。

90年代中期支线客车逐步淘汰蒸汽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