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自行车畅游在干涸的街道上。
现在气象预报系统建成了,也只能起到预报作用,没办法改变天气。
要是能把云彩打下来就好了李爱国抬头看看天上的几块云彩,突然捏住了自行车闸。
“人工降雨啊,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因为京城地区的干旱,水文局和黄教授他们也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调取了气象数据,查找原因。
云层已经满足了降雨要求,主要是缺少托举云层的上升气流,水汽无法上升至低温凝结区,雨滴无法生长。
老话:旱天就算是有云也无雨,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要是搞来一枚火箭,加点材料,对着云彩来上一发,应该就能把雨搞下来了。
或者使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
只是飞机的局限性更大一点,在没有确切资料的情况下,无法办法决定哪一种。
李爱国回想了人工降雨的条件,猛地拍了下车子把:“干了。”
回到四合院,李爱国把黄瓜和西红柿送到了刘大娘家,何雨水亲自下厨做了西红柿面条。
吃饱喝足,李爱国骑上自行车朝着总参水文局奔去。
这年月国内还没有人工降雨的说法,也没有单位负责这项工作。
要搞来人工降雨的材料,联系火箭或飞机,都是繁琐且特别麻烦的事情。
总参水文局现在已经介入到了天气预报的工作中,跟军工部门还有特别联系,正适合来承担这个项目。
水文局领导邹杰光刚因为天气预报得了上级的表扬,见到李爱国,兴奋的拉住了他的手:“爱国,晚上喊上肖参谋,到我家里好好搓一顿。”
“邹哥,那感情好,不过我这边还有点事儿。”李爱国清楚邹杰光的性子,也没啰嗦,直接把人工降雨的想法讲了一遍。
“人工降雨?!”邹杰光也被李爱国的想法给惊住了。
要知道在京城无论是发射火箭还是动用军机,本身就是大事儿。
再者说了,这事儿在国内还没有先例,更应该慎重。
“咱们开个会,好好研究一下。”邹杰光召开了会议,请来了水文局的几个领导,还把黄教授和国内的几个气象专家请来了。
“这是爱国同志提交的计划,大家伙议一议吧。”邹杰光把情况介绍一遍后,看向那些专家。
黄教授翻阅了两下资料,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