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四散化运输;北部湾港口(3)

阳没有避着鲍春来,直接拨通了熊景的电话。

熊景是现在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曾和方晓章搭档,郭阳也见过数面,留了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通。

“喂,董事长,你好。”熊景也没料到会突然接到大老板的电话,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心里还有点悬吊吊的。

郭阳开门见山问道:“在建的项目全部投产,玉米深加工产能一年能达到多少?”

“700万吨。”

“也就是说还有450万吨没有投产?”

“是的。”熊景想了想,沉吟道:“还有个很麻烦的问题,即使投产了,也很难全力生产。”

郭阳挑了挑眉,“也是产能过剩?”

熊景说道:“对,这两年国粮、西王、玉锋等企业都在疯狂扩产能,下游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如果等在建的项目都投产,国内市场可能就真饱和了。”

“乙醇呢?”

“也一样,乙醇下游领域主要有白酒、医药、化工产品和燃料乙醇。其中,白酒约占40%,是乙醇消费的主力,化工和医药产品占30%,但这三者都是供给过剩,唯一有指望的就是燃料乙醇,奈何推广不给力啊!”

郭阳听明白了熊景的意思。

不仅种植环节过剩,加工环节也出现了过剩,这就是产量突然暴涨带来的结果。

但这些都是幸福的烦恼。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早都已经摆在了桌子上,就看上层怎么抉择了。

接下来,郭阳又和熊景聊了一些生产上的情况,但没下达具体指令,只是鼓励坚持,同时工厂的建设也不要拖。

尤其是燃料乙醇的项目,他预计国家接下来会进一步扩大燃料乙醇的推广,同时一定程度上放开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限制。

这是解决粮食过剩的办法之一。

挂了电话,郭阳又和鲍春来交流了一会儿,详细听了下粮食贸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等要下班时,他才回了办公室,然后给高德去了电话,详细说了说和陈燕秋、鲍春来以及熊景沟通的情况。

国外消费市场稳固,以及国内供应链的坚实基础固然令人兴奋。

但两人都清楚粮食过剩才是未来的主旋律,即使这个星球上还有许多贫民忍饥挨饿,也改变不了这一现状。

如今的全球粮食贸易已经是微利,全靠体量撑着,等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