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七章 变局(7)

吨,出口120万吨,出口以后,国外的大公司进行二次精深加工,制成高端的,我们做不出来的产品,在全球赚取超额利润。”

“仅先正达一家在国内就有超过50家供货商。”

“浙省新安化工之所以能做到国内第一,全靠和拜耳、孟山都、巴斯夫、先正达、澳洲新农等大公司有密切关系,长期合同工名不虚传。”

“行业平均利润率仅6%,国内企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赚取的却是微薄的代工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只有20多个,长期生产仿制药,或者非专利产品”

在嘉禾的总部办公室里,因两起农化行业超级大并购来拜访的秦立军,得闻这些行业信息后,怔怔出神了许久,才喃喃道:“为什么不搞研发?”

郭阳笑道:“全王的研发投入一直是国内最高的,刚开始的前几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甚至超过了100%。”

秦立军恍惚了神,“别的企业只有1%?”

“做得好的大企业才有1%。”郭阳沉吟道:“有个企业老板说得很准确,生存就已不易,何谈产品创新?

事实上,国内代工的竞争力也在下降,印度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国内。”

秦立军说道:“这样看来,国内农化行业的情况不太妙啊!”

郭阳笑了笑,道:“再差还能比现在差吗?杜邦和陶氏合并,孟山都计划收购先正达,其实更多是迫于无奈。”

秦立军说:“哦,郭总不看好这两起并购?”

郭阳笑着点了点头,其实他心情不错。

留在印度的程迪已通过库马尔的引荐,和孟买大学农业科学院达成了研发合作。

农化行业的这两起并购也不出他所预料,早做好了心里准备。

“对付生物入侵只是并购的一个由头,更重要的内核逻辑是企业运营出了问题。”

郭阳分析道:“战略,转型,规模,这就是陶氏杜邦合并的内核,目的是着眼于效率和成本,是传统的并购,仍属于“抱团取暖”,缺乏创新思维。

想靠陶氏杜邦解决老美面临的农业困境,无异于痴人说梦。

美利坚本土最有希望解决问题的是孟山都。”

秦立军没想过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孟山都和先正达合并,两大转基因集团联手,确实更难缠啊!”

郭阳哈哈笑道:“先正达不一定会同意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