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31章 点石成金术(3)

好享受义字门的待遇。

毕竟,现在几乎扬州城里的所有城镇人口都是义字门的弟子了。

因为一直在吸引工厂、流民,扬州城的人口就越来越多,新来的不管是有钱商贾还是流民总得要衣食住行,进一步促进市场繁荣的同时又进一步的推高了地价和物价。

尤其是地价。

扬州城现在的地皮价格比刘大炮开始盖楼之前已经翻了三倍多了。

花这么多钱买的地皮,只盖一层那不是太亏了么?自然的,所有人都会选择往高了盖。

自然的,水泥和施工队的生意也在节节攀升,规模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高。

卖地皮的是刘大炮,盖房子的还是刘大炮,虽然取消了绝大部分的苛捐杂税,但仅仅只是从这其中赚到的钱,却是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前乱收税的时候。

更奇葩的是,由于土地和房屋的价格一直在涨,就导致了那些外来的商贾即使买得地很贵,用来做生意的话甚至几年、十几年都很难能将地皮的钱给赚出来。

但是却也没人觉得自己吃亏了,甚至已经开始有人在买了地皮之后捂着不动,等涨价了之后再卖出去了。

有钱的买地皮,没那么多钱的还可以买房子。

更何况,刘大炮还给买房、买地的商贾提供在这个时代看起来已经很低很低的低息贷款:15%年利率,还不上就没收房子。

毕竟他刚从开封那边接手了好几百万贯的股票、存款、债券,他现在是很有钱的。

于是扬州在工业热的同时,几乎是跳跃式的,有点畸形的就进入到了地产热之中。

所有人都觉得房子、地皮这东西买到就是赚到,贷款也得买,谁能买得到谁就是有本事,而这样的疯狂反过来又进一步的刺激了房价和地价。

房子是刘大炮盖的,地皮是刘大炮批的,水泥也是他生产的,贷款也是他放出去的。

这么大的一个产业链,居然在他的手里奇迹一般的闭环了,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利润,就连刘大炮自己都有点算不清楚了,只能是大约的估算出来,现在扬州城每多建设一栋楼出来,他差不多就能从中赚三十多万,不到四十万贯的样子。

照这样发展下去,欠朝廷的两千五百万税款,光凭这房地产一个行业差不多就能赚出来。

谁说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搞什么科学发明,能有他搞房地产来钱更快?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