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大明初期的党争(3)

“这段时间要下雪了,我怕年底大雪封山,先多囤积点物资。”

他们尚峰山并不只是一座山那么简单,而是一个丘陵群,最高处的光明山那边海拔为659米,尚峰山位于光明山北面6公里处,海拔也有400多米。

所以每年年底山下的蓝沙镇经常是一点雪都看不到,山顶上却是一片白,连山道都被积雪覆盖,加上险要的道路,甚至还有70度以上的斜坡,普通车辆根本上不来,常会封山一段时间。

“如果封山的话,那东西怎么办?”

朱标皱起眉头。

“早就搞定了,今天下午就会有货车送货进山,我买了五千公斤种子,五千公斤化肥,一千斤农药和一百个农药喷雾器。”

朱云峰从车里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拿出来扔给朱棣,边拿边道:“虽然不是很多,但初期做试验田肯定没问题,够你们那边种个五六千亩绰绰有余了。”

“那就好。”

朱标点点头。

“别高兴得太早,晚上帮忙搬东西。”

朱云峰关上车门,面露难色道:“10多吨的东西,够咱们喝一壶的了。”

之前还预计五千公斤就差不多了。

可后来发现,由于明朝的育秧、插秧技术不成熟,也不像现代这样已经有了科学的农业管理,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就比现代多得多。

肥料倒是可以少放点,但种子却不能少,基本上现代可能一亩地5斤种子,到古代就得放8-10斤。

因此这么一算,他们几个人就得搬10多吨的东西。

以每次搬50斤来算,得来回搬400多趟,算上季赫的话,四个人每人要搬5000多斤,都从屋外院子到地窖来回跑100多趟。

而自动传送带需要等以后把周围土地全给平掉,修一座大仓库才能做到,因而目前搬运只能靠人工。

可以说,现在笑嘻嘻,晚上哭唧唧。

不过朱标和朱棣倒是面色如常,相比于现代人习惯了生活更方便,古人的操劳程度比现代人强了十倍不止。

他们虽是天潢贵胄,可从小接受军事化教育,几十斤的铠甲,数斤的武器常常一穿戴就是一天,搬点东西倒不算什么事情。

把买好的东西拿回去,三人回到了二楼,朱标忽然对朱云峰说道:“再过两个月,涂节就要上告了。”

“哦?”

朱云峰回过味来,上下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