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大明初期的党争(5)

青史早就把一切能记录下来的都记录了下来,也让朱标看到了未来的变化,自己深陷其中,自然也就慢慢了解当中的奥秘。

唯一不同的是,虽然未来局势明白,但具体细节却了解得不多。

比如史书当中只记载了胡惟庸案从洪武十三年年初,到十年后的洪武二十三年,十年间杀了三四万人。

然而除了几个主要人员,如胡惟庸、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郑遇春、黄彬、陆聚、叶升以外,其余被杀的人甚至都没名没姓。

基本上只是在史书里有一句“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的记载。

所以朱标对四大案情况有个大概了解,但当中涉及到哪些人,为什么涉及到这些人,却是一无所知。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

朱云峰说道:“另一方面,就是随着马皇后病逝,他自己遭受打击,洪武十八年也重病过一次,让他生出强烈的危机感。”

“人一旦生出危机感,就会害怕。老祖宗先是害怕太伯爷你不能坐稳江山,于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发动大清洗。”

“接着在洪武二十五年太伯爷您去世之后,老祖宗又得担心您儿子朱允炆坐不稳江山,于是就有了蓝玉案,赐死傅友德等等事情发生。”

“当然.”

他又补充说道:“这些都是后世历史学家以及我自己根据史料记载对老祖宗行为逻辑的一种猜测,具体老祖宗什么想法,还是得问他本人。”

这就跟鲁迅说,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树是枣树,另外一颗树也是枣树。

鲁迅或者想说我家门口有两颗枣树。

但语文老师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作者一定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想法,或者反映了封建腐朽的旧社会黑暗一个道理。

具体朱元璋怎么想的,只有他本人知道,甚至连他现在的自己都不知道以后的自己怎么想。

包括现代的历史学家以及朱云峰也只能通过史书记载他的行为来判断。

所以朱云峰也只能算是通过各大历史学院的教授观点,加上网上查的资料进行自己分析。

万一全盘错了,老朱就是发病想杀人,那真没地方说理去。

“嗯。”

朱标轻点下颌道:“想来这也是公认的观点,大抵应该是没错。父亲我了解,或许正是如此。”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