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宋代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但实际上明代也有类似的毛病,老朱设五军都督府,把调兵权和统兵权分开。
调兵权握在自己手里,统兵权名义上在五军都督府,但实际上将领兵不直接掌兵,只有对外出征时才统兵。
包括目前汤和在山东练兵,练好的兵汤和也没有统兵权力。别人私自调兵,一是调不动,二是即便调动了,也只能靠个人威望调小部分。
而且大部分兵马都被固定在各地卫所,跟大宋安置在各地的驻扎驻守营、就粮营差不多,士兵都由中下级卫所军官控制。
所以明代也一样属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只是明初勋贵们很能打,就算是统领非自己训练的兵也一样能打胜仗,掩盖了这一点。
可等到土木堡的时候,这种弊端就出现了,明军虽人多势众,但指挥却极为混乱,将领不能很好地统领士兵,顷刻间造成兵败如山倒。
正因如此,后来的大明边关将领就不再信任朝廷派的士兵,而是自己豢养私兵,如戚继光、李成梁、吴三桂都是佼佼者。
也正是这样的制度,令大明的军队牢牢把握在皇帝手中,现在皇帝不在,朱标监国,那军权全在他那里。
“既然你能控制军队,掌握绝对的力量,那就放长线吊大鱼吧。”
朱云峰想了想,出了个主意道:“这段时间,你就干脆不举行内朝了,只是下午的时候让中书省把事务报告到你那里。”
“你的意思是?”
朱标很聪明,迅速想到了关键道:“助长胡惟庸野心?”
“不错。”
朱云峰点点头:“胡惟庸遭到猜忌,是他自己太蠢,经常对中书省的事情擅自做主,不把事情报告给老祖宗,对老祖宗尚且如此,对太伯爷你就更是如此,欲使他灭亡,先让他膨胀,这样他露出的破绽才会多。”
这跟郑伯克段于鄢一个道理,只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前提首先是自身掌握绝对的力量。
“原来如此。”
朱标恍然大悟。
“行了,你也别太有负担。说实话,胡惟庸只是个小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算他是宰相也无济于事。”
朱云峰吃完了早餐,起身说道:“说句难听点的,我们只是在找怎么合理合法合规地弄死他的理由,如果真不讲道理一点,跟老祖宗一样给他扣个谋反的罪名,结果跟历史上没什么区别,只是那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