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那就试试父亲的刀锋利否!(3)

吨,相当于7亿多两白银。

而据说清朝从明朝那继承了大量白银,又继续贸易,到晚晴的时候全国白银储备为4.9万吨,差不多是13亿两左右。

刚好是清朝各种条约赔出去的银子总和。

也就是说,我国现代的两年的白银产量就超过了整个明清六百年的白银储备。

即便算漏了,那就再多加一年产量。

放到古代这三年产量,随便扔给中华五千年任何一个皇帝,够他挥霍十辈子都花不完。

但老朱太坑孙子了。

同体量的情况下,老美都不敢这么印钞。

毕竟老美虽然衰弱了,可本身还是有一定工业以及金融加上美元霸权吸血全球兜底。

考虑到狂印钞会无限降低美元信誉,老美也只能一步步来。

可老朱才不管你这些。

一年敢印几千万贯宝钞,甚至历史上洪武二十三年他印了9500万贯,接近一个亿。

离谱。

听到朱云峰的话,朱标也意识到自己老爹又坑儿子坑孙子了,皱眉说道:“那怎么办?”

朱云峰想了想道:“慢慢来吧。我估计每个月能生产个几十吨就不错了,不过有个好消息是可以两手准备,产银币加白银直接输送。一个月就算只搞二十吨来,一年下来也有个240吨,差不多等于900万两白银。”

“你这帐算得不对吧。”

朱标挠挠头道:“240吨,不应该相当于640万两吗?”

“忘记了我说银币是合金了吗?”

朱云峰笑道:“一枚银币能省下30%以上的银,240吨就能省下70多吨,这70多吨还能造银币呢。”

之所以要造银币而不能是钢镚子,就在于古代百姓只认金银。

他们自己有检验金银的办法,你拿钢镚子出去,在国家信誉不太好的时候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而最好的办法还是以金银铜为信誉货币,把国家信誉拉满,之后再用纸币,而且还得要有金银作为锚定物,控制发行才能稳定经济。

否则后果依旧是百姓对国家信誉怀疑,钢镚子拿出去不认。就跟朱云峰他们县里一样,一元硬币是不流通的。

“原来如此。”

朱标恍然大悟,随后欣喜道:“那一年就能送来900多万枚银币吗?”

“嗯,以后再慢慢想办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