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制度僵化,乃至各个阶层都对大明失去信心的地步。”
“好,那你觉得这些措施还有要修改的地方吗?”
朱标又问。
“基本上已经做得很完善了。”
朱云峰摇摇头,表示他已经没有可以帮忙修改之处。
毕竟朱标做这些内容可不是靠在现代想象。
而是结合现代观历史,在历史中找到的老朱留下的弊端,再亲自调研。
这段时间朱标也是研究朝廷内部官员制度、地方百姓生活情况、江南士绅占有田亩的情况以做出的应对。
在整体上主要以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行政效率,缓解土地兼并,减轻百姓负担为主。
如果在原来历史上,朱标要做这样的改革很难。
螺蛳壳里做道场。
就那么大点盘子和实力,你减轻了百姓负担,那朝廷收入就减少,还是得引发一个郭桓案来弥补亏空。
但朱云峰的出现给了朱标极大的帮助,银元弥补了朝廷亏空,每年一千多万贯,相当于目前朝廷财政的三分之一,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等以后经济发展起来,向海外出口,或是直接掠夺都没什么问题。
所以关键在于现有的经济基础,如何决定上层建筑,以及下层发展。
朱标这段时间的研究没有白费,已经做得相当好。
朱云峰自然没有可以指摘的地方。
毕竟他连藩王制度都已经进行了约束和改变,以目前的情况下,藩王制度不能取消,那如此就已经做到了极致。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
朱标站起来,信心满满地说道:“待到今年七月,我就正式发行规定这些制度,务必要明年推广至全国,落实这些政策。”
“嗯,明年基本上就是大明的繁荣年月了,在这一点上太伯爷功不可没啊。”
朱云峰吹捧了一句。
“我先走了。”
朱标拿着笔记本说道:“届时还得与父亲好好商议之后才行得通。”
“我送送您。”
朱云峰跟了过去。
朱棣也站了起来,老老实实站到旁边。
朱标随即要走,路过朱棣身侧,又看到他,想了想,便叮嘱道:“四弟。”
“大哥。”
“切记不可疏懒,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都要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