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新种子与水稻技术在大明推广(4)

这本奏折。

“嗯,我知道了。”

朱元璋脸上依旧保持着云淡风轻道:“意料之中的事情,那些乡民看了怎么说?”

“一个个都很高兴,下半年都愿意在苏湖地区种植。”

“嗯,这件事是重中之重,关乎到我大明将来的立国之本,你要放在心上。正好发布诏书,传告天下,告诉大家这个喜讯,内容由你来写吧。”

“是。”

朱标从书架上找来御折,写上诏书,随后按了玉玺,说道:“父亲,诏书写好了,我马上去发往通政司。”

大明的通政司负责收发文书,以前都是通政司把文书送到中书省,中书省批阅后再交由皇帝,皇帝看了觉得没问题,再发至通政司来实施。

如今没有了中书省,直接做决定的人就是皇帝了,基本上盖上了玉玺,诏书就可以发送出去。

而现在的大明朝,也就只有两个人可以代替朱元璋发诏书。

一个是马皇后,一个是朱标。

只是马皇后轻易不会动用这个权力,甚至基本不会动用,要想达成她要做的事,只会以劝诫的方式让朱元璋帮忙。

朱标以前则是没有这个权力,现在则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老朱对大朱的认可。

“嗯,去吧。”

朱元璋点点头。

朱标就往通政司去了。

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呀,做出了成绩。

心里想着,他又看向书桌上朱标给他的那个笔记本。

里面的内容就是朱标新政的内容。

说句实话,朱元璋看完之后,并没有多大反感。

因为这个新政没有推翻他的所有政策,只是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和补充,以防止出现纰漏。

即便以后要取消里面某些政策,那也是很多年后的事情。

当然。

除了朝廷不供给藩王这一条让朱元璋颇有微词以外。

毕竟儿子们都是他的心头肉。

他这个做大哥的,怎么能如此薄待弟弟们?

不过考虑到朱云峰说过,朝廷供应藩王的后遗症太大,让国库支出无度,最终也就只能妥协。

反正国库支出是一回事,他私人赏赐又是另外一回事。

朝廷不供应,他自己供应就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