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道:“陛下万岁!”
“平身。”
“谢陛下!”
百官随即挺直了身子站在下面。
朱元璋俯视下方。
此刻朝堂局势已经大变样。
历史上胡惟庸一案的后遗症非常大,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三年,十年时间里,胡惟庸党羽层出不穷。
以至于朱元璋频繁更换六部尚书,一个部门一年换四个主官,六个部门人事变动太快,使得朝廷一直处于动荡状态。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胡惟庸给了老朱极大的不安全感。
但他又不怎么用经验丰富的故元官吏,调上来的都是洪武初年科举入仕官员。
这些官员经验并不丰富,能力差劲让人很不满意。加上他一直想做平衡,平衡又做不好,就只能不断地换人来达到想要的效果。
直到洪武后期,换到工作能力强,令人满意的官员才算是稍稍稳定。
但如今却不同了。
大量有办公经验的故元官吏被调了上来,淮西残党与江浙党目前只是占据了中高层。
六部尚书当中,五个是淮西与江浙人,六部侍郎里则有九个。
然而在干实事的中下层官员当中,故元官员的比例很高,达到了三分之二之多,造成朝廷事务能够顺利运转。
高层党派之间的斗争也影响不到下面做事的官员,大家各干各的,都有美好的未来。
而且由于朝堂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像历史上那样乱糟糟得让朱元璋烦心,因而他也没有大量换人,局势很稳定。
至少老朱最近半年除了杀了几个如朱亮祖一类犯法的勋贵将领和其家人以外,已经没有再杀或者大量撤换朝廷官员了,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所以在如今朝政相对稳定,太子朱标又聪明能干,可以掌控朝廷局势的情况下,老朱已经有了别样的心思。
很快。
百官站列,早朝开始。
内使监监令王东走向前,举起圣旨高声喊道:“陛下有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北元脱火赤驻军和林,屡次侵犯我大明边境,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将御驾亲征,亲讨脱火赤。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标分理庶政,神赞弘多,特令太子监国,掌朝廷内外诸事,望文武臣僚同心辅政。”
字不多,但事很大。
开局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