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章 朱标新政,放开了干(5)

资居高不下,官员俸禄也不高。本宫从牙缝间挤出薪资,为尔等增长俸禄,等过两年全国各地开垦新田,粮食增长,我将会置永业田、职田,在如今的基础上加诸百官,望尔等尽心尽力,督促各地官府操持农桑,以供国库。”

“遵太子令!”

百官面露喜色,纷纷鞠躬行礼。

接着朱标又道:“今日就不开繁琐朝议了,往后除非有重大事项要告知百官,否则也无需早朝。凡一切诸司启事,当先奏六部、内阁及通政司,再由六部内阁通政司秉奏于本宫。”

“是!”

“退朝!”

王东高声大喊。

百官又拱手行礼,又倒退着如潮水般退下。

朱标长呼了一口气。

随后与朱云峰和朱标走路回乾清宫。

三个人并排走着,身后跟着大群宦官宫女侍卫。

等走到奉天殿偏殿一侧的时候,朱标才开口道:“还以为会有阻力呢。”

“你这是把流血改革的说辞看多了吧。”

朱云峰笑道:“现在可是明初,就相当于一张白纸,各类利益集团要么还没成立,要么力量十分微弱,怎么可能会有阻力呢?真有阻力,空印案都不会发生。”

“宋讷反对取消举子优待,莫非?”

朱棣忽然开口问道。

“你这阴谋论了,应该没那么夸张。”

朱云峰摇摇头:“要他能通过这一点看到将来,那目光也太长远了。理由应该跟他说的那样,就是为了鼓励读书人。”

说到底这项政策之所以成为后来大明读书人避税的重要举措,就在于网并非一开始就是破的,最多就是漏了点风,结果被历代大明读书人前仆后继地给撕开。

要是现在大明的读书人已经能够看到二百年后的读书人通过这项举措,完成了各种避税套路,那这眼光也过于逆天了,没这个道理的。

“云峰,现在国家还是太贫穷了,这每年一千多万贯的银元虽然解燃眉之急,但却还是太漫长。”

朱标双手背负在身后,隐于长袍之下,说道:“有没有别的方法?”

“我回去就订发电机吧。”

朱云峰说道:“这事只能靠你们自己,一千多万是我的极限了,但我可以给你们提供思路。”

“什么思路?”

“黄铜!”

“黄铜?”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