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八章 风吹稻花香(4)

沃野千里的良田金黄灿灿。

更远的地方今年又开拓出了上万亩,种下了很多玉米、土豆、红薯、花生,甚至还有辣椒。

现代高产农作物已经在大明生根发芽,大明的明天很美好。

下午时分,众人把最后一台机器组装好。

工坊位于皇庄的东面,距离秦淮河大概一里地。

因为秦淮河偶尔会涨水,万一有洪水把工坊淹没了就不好。

所以基础用水就只是挖了一条水渠过来,再装个过滤器,差不多能满足工厂用水。

毕竟就是个小作坊。

此刻工坊用的是铁皮搭建起来,周围都是铁架子,地面铺了水泥,从外面接电线进来,电闸放在了门口附近。

外面大量侍卫保护,里面则有十多个工匠,都是从城里的武器工坊招募过来的匠人。

朱元璋现在的南京城什么东西都多,就是缺普通市民。

其他的官员、士兵、工匠都有。

事实上目前的南京城基本也没有任何商业以及居住意义。

打下来后老朱就把原住民迁徙走了,这些年好不容易又搞了些居民出来,一个胡惟庸案又是流放又是屠杀。

如今胡惟庸案波及倒没那么广,但也没有到明朝后期吸引大量人口进来的时候。

因而普通市民人数还是远少于特殊职业。

这些工匠原本负责的是南京以及周边城池内外几十万大军的武器制造,朱标从中找出了手艺最好的师傅。

“马上就要开工了,现在心情怎么样?”

朱云峰拍了一下朱棣的肩膀。

朱棣深呼了一口气道:“现在只觉得我也有点用了。”

“搞起来。”

“咔嚓!”

朱棣摁动了机器开关。

顷刻间冲压机就往下降,在平台上狠狠地砸了一下。

“这是什么?”

“好生厉害,如果在上面放模具的话”

“它居然能够自己动起来。”

诸多工匠惊讶不已。

这冲压机很大,足有三米高,光重量就有两吨重。

虽然发过来的是拆卸后的部件,但就这玩意儿朱云峰和朱棣他们足足组装了三天。

但组装好之后操作也还算方便。

连接电源后,再把需要印的模具放在上模与下模位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