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武力掌握在大明手里(3)

拍摩托车垫子乐道:“春风1250tr-g,小十万拿下,来大明试试水。以后大明的军队开着这玩意儿去追蒙古人,那不美滋滋?”

“十万?那可用不起。”

朱棣上前摸了摸,感受到它的重量啧啧称奇道:“搞个自行车就不错了。”

“那简单,到时候在现代开个自行车厂给你们送来。”

“对了,你们在这儿聊什么呢?”

朱云峰说完后,又诧异道:“平时你们各忙各的,一个处理国事,一个在车间玩机器,今天怎么一起来散步了。”

朱标说道:“这不是大明蒸蒸日上,想着未来四弟该做些什么吗?就问问他的意思。”

“这还用想,打下全世界呗。”

朱云峰笑道:“先把东北的女真人收拾了,马上移民关外,再灭棒子和小日子,称霸东方,然后启程杀向全世界。”

“你说得轻巧。”

朱标被他的话逗乐了,笑道:“收拾东北简单,但你知道东北多冷吗?”

说罢又摇摇头道:“大明需要发展的太多了,粮食要到明年充盈,你送来的棉花种子目前也只能在岭南琼州等地种植,要想在西域种植,至少得灭了北元之后。”

后世我国棉花管够,实现温暖自由,那是因为棉花不仅在新疆地区生根发芽,同时全国各地都有相关产业种植,不至于缺少棉绒制品御寒。

但在大明,虽然有棉花,可却非常稀少。

洪武元年,老朱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然而当时的棉花是木棉,产量低、御寒能力差,刚刚推广的时候百姓苦不堪言,连饭都吃不饱还被逼着强行种产量低的经济作物。

所以这项政令推广了百年,直到明朝中叶经过百年的发展,才算是让棉花多了起来。

相比之下,我国的棉花主要是锦葵科棉花,与木棉完全是两个品种。

而且经过我国培育,产出的棉花那是产量又多质量又好。

朱云峰自然已经把各个品种的棉花种子送过来,包括在山东、河南、江浙等地种植。

因为虽然一些棉花非常需要热量,种在新疆更好,但国家培育的很多品种棉花都抗寒高产,放在热量不足的地方也能种。

只是目前大明要先解决温饱,把粮食搞起来,才能搞经济作物,因此棉花正式大规模推广要到明后年去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