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儿臣该做的。”
大朱棣毫无廉耻地把功劳揽在自己头上,脸厚贼厚道:“儿臣不许他们进来,打扫这偌大宫殿时,想起父亲点点滴滴,常常落泪思念。”
“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笑道:“好好好,我儿仁孝有加,坐下说吧。”
说着自己坐在了书桌后。
大朱棣躬身谢过父皇后,坐在了他的对面。
与洪武朝的朱元璋书房区别就是,朱元璋的椅子换成了沙发椅,对面的椅子也换成了沙发。
平日里坐着那个叫舒服。
现在又变成了黄花梨硬木椅,反倒有些坐不惯。
不过忍忍就过去了。
等大家都坐好,朱元璋才说道:“那稻种如何?”
大朱棣顿时眉开眼笑道:“父亲,亩产十石,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十一石,孩儿从未见过这样的神奇稻种。”
“嗯,好处少不了你的,尽心维护好这大明江山。”
朱元璋看了眼朱云峰和季赫,然后说道:“这次过来,我也是打算告诉你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还请父亲明示。”
大朱棣忙不迭请老爹告诉他怎么做。
这次水稻化肥农药可是占了大便宜,因为这比平时高了近四倍的产量,如果推广到全国,那他就想干嘛就干嘛了。
有这粮食产量,他虽然不敢把首都迁到蒙古草原去,但敢让朱高炽在北京留守,自己住蒙古草原。
看哪个蒙古人敢在草原上放牧,打得他们跟匈奴突厥一样,只能往西亚跑。
“明年你把稻种推广到全国,制肥的方法也以官方的形式推广下去,以后可能亩产十石达不到,但亩产七八石应该没问题。”
朱元璋沉声道:“之后我会让人送来炼钢之法,有了钢铁,你就可以打造蒸汽机、战船、火炮。蒸汽机可以造火车,日行千里,如此大明便能强盛。”
“蒸汽机?”
朱棣纳闷道:“那是何物?”
“云峰。”
朱元璋看向朱云峰。
朱云峰就说道:“这是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蕴含着能量,可以带动一个车厢跑,人就能够坐在车厢里,一个时辰能跑上百里,可以连续跑十二个时辰,从北京到南京也就一日功夫。”
“还有这般神奇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