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大明又将掀起一轮风雨(7)

防止冤枉好人,放过坏人。

“首先是这里面很多都涉及到当地的地主、恶霸、乡绅、衙役。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们盘踞在当地,在当地势力强大,不能指望地方县的地主乡绅衙役个个都是好人,其中但凡有坏人,他们本身就有权有势的情况下,欺凌弱小是常有的事情。”

朱云峰分析道:“其次是锦衣卫才派出去,在当地还没有与地方形成利益勾结,这就意味着秉公办案的可能性极大,不可能莫名其妙到地方就冤枉人。最后就是很多事情经不起推敲,比如说遂安地主截取当地新稻种的事,到地方看他们种的水稻一眼不就认出来了,其它的事情问问当地百姓,他们是什么风评,找到当事人,聊聊具体情况,一问就能看出真假,所以这里面记载应该没问题。”

“嗯。”

朱标觉得朱云峰说得很有道理,微微点头道:“确实如此。”

朱元璋冷声道:“毛骧。”

“陛下。”

“让地方锦衣卫抓人。”

“是。”

“等一下。”

朱标连忙叫住毛骧。

“标儿?”

朱元璋皱眉道:“有时该果断还是要果断。”

“自然是,但程序还是要正义,不然的话督察院岂不是形同虚设了?”

“你的意思?”

“锦衣卫抓人,督察院与当地官府共同审理吧。”

朱标说道:“由锦衣卫把详细审理经过上报,若是地方包庇,也能顺便治理地方官员的罪。”

“唔”

朱元璋想了一下,觉得没什么问题。

里面很多案子都涉及到了地方官府,其中衙门差役扮演了坏人的角色。

难道县衙里的官员就这么干净,全是衙役差夫的问题?

恐怕不止。

督察院有巡查御史,是流动性质,与地方衙门很难产生勾结。

锦衣卫也是刚派出去,还没有形成利益关系。

所以三方一起审,刚好让锦衣卫与督察院看看当地官员有没有在其中干坏事。

即便没有做,可从上个月开始,各地锦衣卫陆陆续续就开始上报,下面那么多问题,这些官员一个失察之罪也跑不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点点头道:“嗯,毛骧。”

“陛下。”

“按太子的意思办,让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