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徐达(新年快乐)(2)

,年产几百万吨钢铁,乃至上千万吨钢铁也不是做不到。

可一来这样搞需要慢慢来,不可能一次性就搞那么多设备,太难等了。

二来火车怎么办?

火车作为陆地运输最重要的一环,重要性甚至超过汽车,是必须要造的东西。

而内燃机与电动力火车他们没有相关能力与产业制造,即便是搞到设计图纸和方案,原材料供应也足够,也没有相关技术人才实施。

因此这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大明的能源系统已经从蒸汽动力升级到电能,技术也无需担心,从现代完全可以把技术方案以及设计图纸弄过来。

可技术人员却没有。

比如电动力火车需要相关的电力动力技术,像从外部电源获取电力的受电弓技术,还有沿途电网铺设技术、能量存储技术、控制系统技术等等都需要人来实现。

内燃机倒不需要点亮那么多科技树,目前大明有钢铁,有车床之类的打磨工具,从现代买润滑油和设计图纸,自己就能造。

可没石油啊。

除了要点亮石油提炼技术以外,还得去搞石油,又得点亮石油开采技术。

即便你从现代把这些技术全都弄过来,没有技术人才把这些技术变为现实,不能点亮这些关键科技树,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需要坚实的基础教育才行。

我国后世那是前三十年打底,大搞扫盲运动以及义务教育,这才吃到了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之后,于二十一世纪经济腾飞,耀眼于全世界。

大明就不行了,没这个底子。

哪怕从现代搞知识过来,用投影仪之类的工具放名师辅导,也得至少十几年后才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理工科工程师。

所以综合种种,大明的唯一选择就是蒸汽火车。

不需要点额外的科技树,有煤炭和水就行,现代也有高功率蒸汽机图纸,又有制造业工具和高端原材料,做蒸汽机可以说是手拿把掐。

更何况蒸汽火车也不算差。

哪怕是二十一世纪,蒸汽动力也并没有完全过时。

高利用率的蒸汽火车能跑到每小时一百多公里,纵使一些发达国家,也仍然保留与维护着大量蒸汽火车的运营线路。

因而在朱标提出这个问题,与朱云峰讨论之后,朱云峰也觉得自己确实目光短浅了一些,便决定支持朱标的想法,电动力与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